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非政府组织以“法庭之友”身份间接参与争端解决程序,向争端解决各方提供客观、科学和公允的信息,有效发挥其辅助争端解决的角色功能,具有十分充分的正当性.但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参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成员方过于担忧WTO的政府间性质会受到非政府组织的冲击、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性亦需要仔细甄别,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行为仍然面临巨大的角色困境.因此,只有客观分析困境,厘清对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困惑,进而科学应对,方可走向共赢.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争端解决 角色
  • 简介:在"全民医保"即将建成的格局下,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本应成为积极而强势的医疗服务购买者。但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仍旧是一个"消极的医疗费用支付者",其具体职能离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服务购买者相去甚远。这也导致其无法发挥抑制医疗机构滥用专业优势的功能,并削弱了其所承载的医疗社会化的目标。因而有必要借鉴美国等医疗市场发达国家的"管理式医疗"经验,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位为医疗服务购买者,对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公益性改革,并实现其职能转型,使其成为一个选拔合格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行业标准化诊疗流程和病种制度建设、对患者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并监督医疗服务质量的职能部门。

  • 标签: 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付费者 医疗服务购买者
  • 简介:目次引言一、构成二、整合三、表征四、检索五、参照六、变更余论引言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该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初步确立。此后,'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并给予大力支持。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规定》要求,积极向

  • 标签: 指导性案例序号 构成 整合 表征 检索 参照
  • 简介: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包括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两大类型。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研究对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以民事诉讼模式论演变史及主要学术争论为线索,对民事诉讼模式的界定、类型划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及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可为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 简介:2012年3月26日出台的《法治天津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纲要》的出台为加强和改进当前天津检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导向,也在天津检察工作与“法治天津”建设之间搭建了一架桥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法洽天津”建设中要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就必须厘清“法治天津”建设对检察工作的司法要求,分析检察工作的价值功能,找准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

  • 标签: 天津 法治 检察职能 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 检察工作
  • 简介:上海自贸区的法治建设并不是要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之内重新打造一座'自说自话'的'司法离岛',而必须是一个能够'再嵌入'中国经济、政治生活的'司法前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将同样内在于人民司法传统中的'开放与参与'纳入全球化的法治视野中来,并借此塑造一种超越意识形态隔阂的司法公共面相;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将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能够赢得资本信任的顶级国际金融中心。

  • 标签: 上海自贸区 制度信任 政治系统 法律系统 司法公共性
  • 简介:本文阐述了控辩平衡视野下公诉人的角色定位。主要从控辩平衡思想的内涵及其价值,控辩关系失衡的现状,公诉人在控辩平衡视野下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认识公诉人的职能所在,准确把握公诉人的角色定位,避免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才能以更开放的视野、更主动平衡的现代思想,达到法律的公平、公正。

  • 标签: 控辩平衡 角色定位 尊重保障 人权作为
  • 简介:过去的五年,全国监所检察部门认真践行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各项监所检察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体上看,监所检察仍然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中需要大力加强的环节。2008年是监所检察工作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根据全国检察长会议的部署,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面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的决定》,

  • 标签: 监所检察工作 检察机关 工作主题 法律监督 开拓进取 检察长
  • 简介:监狱生产是罪犯改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罪犯劳动改造提供必要充足的劳动岗位。监狱生产的定位就是要解决好监狱生产与罪犯改造工作的匹配问题。自2003年监狱体制改革在14个省市区分批试点以来,经过7年多来的改革攻坚,试点省份监企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监企分开后监狱生产定位不准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这影响了改革的视野,因此进一步研究监狱生产的定位问题,对全面推进下一步的监狱体制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监狱生产定位 监狱体制改革 改革背景 职能定位 罪犯改造工作 体制改革工作
  • 简介: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应地也是京津冀一体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绿色发展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理念、经济制度、发展路径等方面寻求新的转变。而雄安新区的成立正是京津冀一体化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引入绿色发展的政策理念构建生态城市,建立示范窗口,为京津冀一体化开辟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飞跃。因此,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之下,雄安新区应定位为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服务功能区,法律制度应当针对雄安新区的这一特点提供相应的生态法律服务保障。

  • 标签: 绿色发展 雄安新区 生态法治
  • 简介:近年来,诉讼程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侦查人员出庭身份不同。在定罪之诉中,侦查人员出庭就其目击事实充当目击证人;在量刑之诉中,侦查人员就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以量刑证人的身份出庭;在程序合法之诉中,侦查人员就其收集证据的合法性以程序证人的身份出庭。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侦查人员具有证人资格,其以程序证人的身份出庭既不违反证人的不可替代性,也不是一种自我证明。从我国的立法进程可以看出,侦查人员以程序证人的身份出庭符合我国的司法改革趋势,是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积极回应。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侦查人员 程序证人
  • 简介:与其说“孙大午案”罪名的成立是一个刑法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刑法与金融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实质上刑法的使命是以严格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来确认与保障其它部门实体法的利益与既定的法律价值。因此,在评判孙大午罪与非罪时,在刑法条款不甚明确的情形下,就有必要从我国金融法的价值取向进行衡量。虽然该案反映出了一定的问题,但是在金融秩序安全的价值定位下法律对民间金融的松绑是理性、适度而有条件的。

  • 标签: 孙大午案 金融法 安全与秩序
  • 简介:中国《预算法》的修改首先应准确定位预算和预算法的属性,并从法律体系整体协调的角度,设计自己的制度内容和体系。预算法是实现预算法律性之法,其价值功能是实现预算的法律性,从而实现预算的理性治理、民主统制。由此,预算法应是预算程序法、预算技术法、预算管理基本法,预算法应具有可实施性。

  • 标签: 预算 预算法律性 预算法
  • 简介:《刑法》第17条第2款关涉相对责任年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围绕此问题,"罪名说"、"罪行说"、"行为+罪名限定式"、"罪行罪名选择说"、"犯罪构成说"等理论相继提出,但都未能实现"罪行"到"罪名"的合理沟通。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存在着多层次的犯罪观,在该体系下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有责性的要素。第17条第2款规定的"……罪"即是"客观的犯罪"——该当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不法)。"客观的犯罪"既决定着有责性阶段不法的评价范围,也决定着行为的性质即罪名的确定。

  • 标签: 罪行 罪名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论体系 客观的犯罪
  • 简介: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定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就制度本身而言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推陈出新.正确地认识陪审制的不同功能,合理地进行功能定位,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的理论基础;只有对制度进行创新,才能使来自异域的陪审制在中国本土立足、生根.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功能定位 制度创新
  • 简介:被遗忘权是对他人已公开信息的删除制度,只适用特定的情形,它不适用一般的隐私保护制度。被遗忘权与以信息自主及信息收集、利用制度为内容个人信息权也有不同,它涉及特殊的立法目的和利益考量,也不适用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的保护。被遗忘权应由个人信息保护法来规制,宜在私法之外从公共维度的视界考量其价值。被遗忘权涉及多种价值的冲突,目前应对其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在最必要的情形下尝试引进,以逐步建立被遗忘权可能的法律地盘。

  • 标签: 删除权 人格法益 个人信息权 数据保护法
  • 简介:在过去十几年中,由于我国诉讼机制的制度设置,投资者长期难以克服集体行动困境,高昂的维权成本使其对证券民事诉讼望而却步.此次《证券法》的修订无疑为修正投资者诉讼机制提供了契机,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的模式,更是创新性地缓解了集体行动的困难.但是,参考我国台湾地区、美国的经验教训,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代表人参与诉讼的模式可能存在激励不足、独立性不足和诉讼能力不足三大隐忧.如若不能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投资者保护机构诉讼机制的最终效果.因此,参考萨拉蒙合作模式的新治理理论,我们的投资者保护机构需要与政府合作治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努力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和志愿失灵的可能性,使政府集中于资金提供与信息监控、共享,而投保机构着力于以更强的内在行动力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不断促进投保机构诉讼的市场化运作,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民事权益.

  • 标签: 投资者 保护证券 集团诉讼 共同诉讼 证券法
  • 简介:2012年《民事诉讼法》增加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其特征为事后的救济程序,其功能是为第三人提供充分的程序保障。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和案外人申请再审之间均存在联系和区别。案外人异议之诉有特定的适用情况,其与第三人撤销之诉不存在重合的空间。鉴于效力程度和启动条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应当优先于案外人申请再审。我国第三人权利保护体系的协调完善应当在事前预防上以第三人诉讼参加制度为主,在事后救济方面以第三人撤销之诉为主、以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为特定和案外人申请再审为特殊。

  • 标签: 第三人撤销之诉 制度功能 保障体系 协调定位
  • 简介:201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Glob.-TechAppliances,Inc.v.SEBS.A.〔1〕一案中确立了"故意无视"(willfulblindness)原则,认为在专利间接侵权中,即使引诱人没有实际知道直接侵权行为,但是已经认识到直接侵权行为的高度可能性,而且通过自己的积极行为避免自己实际知道,那么仍然要承担引诱侵权责任。在传统引诱侵权中,一般要求引诱人故意(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引诱直接侵权人才会构成引诱侵权责任,而故意要求引诱人实际知道直接侵权行为。在本案中,法院认为,即使被告没有明知直接侵权行为,但是其行为的应惩罚性与故意引诱并无区别,仍应构成引诱侵权。我国在专利间接侵权领域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故意无视"的情况在我国应当被视为间接故意,在我国侵权法体系下,行为人依然要承担专利教唆侵权责任。

  • 标签: “故意无视” “有意漠视” 过错 间接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