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胃癌认识不断深入和新技术发展,多种针对不同阶段胃癌综合治疗模式逐渐被广泛认可。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为主内镜技术是胃癌诊断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胃癌不可或缺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局部进展期胃癌首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等,并需要针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以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方式对于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而放疗在胃癌治疗中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近年来,包括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等胃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均取得重要进展,然而其要成为胃癌一线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笔者相信:随着更多胃癌研究结果不断涌现,胃癌综合治疗方式必将更加丰富,使胃癌治疗更加个体化和精确化,最终让更多患者获益。

  • 标签: 胃肿瘤 综合治疗 内窥镜 手术 化疗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珊 左泽兰 许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400016
  • 简介:摘要谵妄是一种急性、波动性大脑机能障碍状态,其特征是意识改变,注意力集中、维持或转移能力降低,可导致认知或感知障碍,幻觉出现以及睡眠-觉醒障碍,无法用预先存在、已发生或发展中疾病更好地解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有效识别与评估是儿童谵妄防治前提基础,儿童谵妄防治临床实践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疫情后医院检验科如何发展?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思考,主要从如何提高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检测能力建设,检验平台建设,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临床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检验学科后疫情时代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检验科 生物安全 发展方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脑组织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常表现为无症状认知损害。即使采用最佳药物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仍存在较高卒中和认知损害风险。近年来研究显示,再通治疗能降低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卒中发生率,但能否改善认知功能还存在争议。文章对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治疗其及对认知功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脑缺血 认知障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管重建术 支架 治疗结果
  • 作者: 李自普 王本臻 韩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3期
  • 机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4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4,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儿科临床常见危急重症,目前儿童慢性心衰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明显少于成人,针对儿童抗心衰药物与技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关证据匮乏,治疗理论与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借鉴成人研究资料,国内外儿童慢性心衰治疗共识或指南更新落后,儿科心血管医师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新型药物及技术在儿童应用逐步开展,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等在儿童心衰治疗方面逐渐引起重视,心脏再同步化及射频消融等技术可明显改善部分慢性心衰患儿预后,心室辅助装置技术进步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可能。基于现状,无论是传统抗心衰治疗药物还是新药物及辅助治疗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均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来证实,从而为儿童慢性心衰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儿童 治疗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Fournier坏疽(FG)感染特点并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FG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31例F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例;年龄21~78岁[(55.2±2.0)岁]。29例发病原因为肛周和泌尿系统感染,1例为外阴感染,1例为腹膜后脓肿。23例接受NPWT(A组),8例接受常规敷料换药(B组)。观察并记录患者病原菌特点、耐药率、治疗药物及预后。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FG患者单一细菌感染14例,混合感染15例,真菌1例,培养阴性1例。常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37%,革兰阳性球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均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类抗生素。3例患者死亡,余28例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3~12个月[(10.8±2.6)个月],伤口均愈合良好,未见复发。A组住院时间为(37.4±15.0)d,B组为(47.0±16.0)d(P>0.05);A组手术次数为3(3, 6)次,B组为13(4, 17)次(P<0.05);A组伤口愈合时间为(38.9+17.8)d,B组为(61.8+14.2)d(P<0.05)。结论肠道杆菌、肠道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是FG常见病原菌,其中耐药菌比例较高。与常规敷料换药相比,NPWT能有效减少手术次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 标签: Fournier坏疽 负压伤口疗法 坏死性筋膜炎 抗菌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有多发伤严重肢体损伤治疗一直是棘手问题。郑州仁济医院近年来通过建立大肢体离断救治中心,优化多发伤救治流程,采用动态评估保肢模式,积极保肢和(或)果断截肢,多学科与多技术结合优化救治策略,提高伴有多发伤肢体严重创伤救治效率与救治成功率,形成仁济模式。同时,该救治体系也需要在不断救治患者中予以完善和提高。

  • 标签: 严重肢体损伤 伤情评估 救治策略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在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最受关注是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作用。许多研究阐述了IgE型自身抗体在SLE中包括与组织上自身抗原结合导致直接损伤、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和淋巴结迁移以及IgE介导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Ⅰ型干扰素应答反应等致病机制。目前已认识到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慢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中,IgE型自身抗体介导了部分自身免疫反应,而其他包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多发性硬化病等存在IgE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晰,部分研究认为其与IgE型自身抗体有关。目前抗IgE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应用于哮喘以及CSU等疾病治疗,而IgE型自身抗体及表达FcεRI效应细胞将有希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新治疗靶点。该文将IgE介导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机制及其临床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检索、评价与总结关于成年人鼻胃管留置长度测量方法研究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D-SR、DARE)、Joanna Briggs(JBI)、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电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数据资料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推荐测量插入胃管长度解剖标志包括XNE、NEX、XJN、Hanson方法、GWNUF模型、耳垂至剑突至肚脐-鼻尖至耳垂、NEX+10 cm共7种测量方法,Hanson方法、GWNUF模型、XEN + 10 cm 3种测量方法得出鼻胃管尖端及其所有侧孔定位均在胃中可能性更大。结论NEX虽然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种外部测量方法,但被证明是不够准确以及存在相当大风险,因此应谨慎选择测量鼻胃管插入长度方法在实践中教授或使用。

  • 标签: 鼻胃管 长度 成年人 解剖标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修饰性再造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收治129例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伴骨或(和)肌腱外露患者,男1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17~59)岁。甲基质缺损0.4 cm×1.1 cm~1.8 cm×2.0 cm,骨缺损长度0.4~1.8 cm,软组织缺损1.6 cm×1.8 cm~3.2 cm×4.8 cm,采用清创游离趾组织瓣修复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77例趾腓侧皮瓣供区中17例直接关闭创面,60例缩小创面后10例采用植皮、28例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22例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52例甲瓣供区创面中49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3例趾甲基质全部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2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有无坏死,皮瓣外形、纹理、质地,再造拇、手指甲板外观,再造拇、手指指腹TPD,皮瓣瘢痕及对冷耐受性,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手指指骨骨愈合时间;供区趾外观、感觉、对冷耐受性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8~24)个月,术后128例皮瓣成活,1例趾腓侧皮瓣发生皮瓣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愈合良好。再造拇手指外形、纹理、质地及甲板与健侧拇、手指接近。再造拇、手指参照Zook指甲修复评定标准,优127例,良2例。再造拇、手指指腹TPD为4~10 mm,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再造拇、手指瘢痕平均为0.6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再造拇、手指对冷耐受性平均为0.3分,所有患者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27例,良1例,中1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拇、手指指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2个月,无骨吸收、感染、骨不连及应力性骨折。供区趾长度与对侧趾无差别。除了趾甲根为供区外,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多数差别不明显。供区趾趾腹TPD 4~8 mm;趾VSS评分平均为1.4分,VAS评分平均为0.7分;趾趾骨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趾修饰性再造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是一种值得推荐理想方法,既可以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获得拇、手指良好外观及满意功能,又不会损失趾长度,对供区趾外形、感觉影响较小,且对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 标签: 拇指 手指 修饰性再造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