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IA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股神经阻滞-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前,超声或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IA组行IPACK、收肌管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5、25 ml;C组行股神经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确认神经阻滞效果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出PACU、24、48和72 h时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患者清醒时足下垂、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IA组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足下垂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作为有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转归的优化策略。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 作者: 张守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苏州215100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中椎管内麻醉与全麻效果。方法:2022.1~12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观察组,分别以全麻、椎管内麻醉,对比效果。结果:组间不同时段镇静程度均无差异性;苏醒与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较短且躁动镇静评分较低;不同时段组间心率及麻醉前血压差异性,观察组血压变化幅度较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较低。结论:对比全麻,椎管内麻醉在达到同样良好镇静效果的同时,安全性更高,不容易引起低血压等不良事件。

  • 标签: 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到2022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植入导线起搏器的2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皮下Z字缝合处理股静脉穿刺点止血。2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导线起搏器,皮下Z字缝合技术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术后发生无需干预的局部血肿。术后血管超声随访血管狭窄或深静脉血栓。皮下Z字缝合技术可实现导线起搏器传送鞘撤除后股静脉穿刺点的快速、安全和有效止血,且可以满足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股静脉 皮下Z字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型硅胶支撑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南京市第三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小儿外伤性泪小断裂者25例(25眼),采用"双套环"技术顺行置入T型支撑。术后3~6个月拔,拔后随访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25例中,治愈21例(84.00%,21/25),好转4例(16.00%,4/25)。结论T型支撑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断裂,效果确切,安全方便。

  • 标签: 置管术,支撑管,T型 断裂,泪小管,外伤性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1):全身麻醉组(G组)和SAPB联合全身麻醉组(SG组)。SG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罗哌卡因行SAPB。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当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5 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气管拔时间和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舒芬太尼用量、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SG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的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补救率、术后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气管拔时间缩短,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时,不仅对术中全身麻醉用药及术后阿片类用药产生显著的节俭效应,还可改善术后应激管理,有利于术后早期转归。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前锯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脊髓麻醉对老年患者日间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苏醒及出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日间输尿管镜碎石术的60例年龄≥65岁的患者,所有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为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全身麻醉组(30例),另一组设为脊髓麻醉组(30例)。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缓慢静脉注射诱导麻醉,待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适型喉罩,患者吸入含60%氧化亚氮的氧气的同时,注射氟烷(呼气4%)维持麻醉状态;脊髓麻醉组患者以坐位接受脊髓麻醉,将5 mg 0.5%布比卡因注射至第4腰椎椎体至第5腰椎椎体椎间隙。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准备时间、手术室麻醉相关时间、麻醉快速苏醒时间、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坐立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由手术室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由外科医生及患者评估麻醉的满意度、围手术期咪达唑仑-芬太尼使用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的麻醉准确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麻醉相关时间、患者开始坐立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脊髓麻醉组(P<0.05),而苏醒时间、出院时间均高于脊髓麻醉组(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及诱导1、3、5、10和30 min后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脊髓麻醉组(P<0.05),而SpO2高于脊髓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围手术期咪达唑仑-芬太尼使用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麻醉是行日间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碎石术 老年人 麻醉药,全身 麻醉,脊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64岁,BMI 20~24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T+G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9和T11胸椎旁神经阻滞,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毕连接PCIA,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PACU期间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0.05~0.10 mg/kg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O2气腹建立后(T1)、手术30 min(T2)和术毕(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于T0、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Navios型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PACU期间羟考酮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PACU停留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T+G组T1-3时血浆Cor和NE浓度降低,T3,4时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升高,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和PACU期间羟考酮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2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作为有助于改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麻醉优化策略。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全身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外科及肛肠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94例,年龄33~81岁,体重48~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47):常规麻醉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组(D组)。D组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 15 min,随后以0.5 μg·kg-1·h-1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于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输注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和术后7 d(T3)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细菌内毒素(BT)、TNF-α及IL-6浓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D组T1,2时血清DAO、D-LAC、BT、TNF-α及IL-6浓度降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需呼吸循环支持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肠梗阻 肠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损伤中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与传统指根麻醉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手指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20例。改良麻醉组患者常规消毒后,以手指根部近侧掌指纹中点处为进针点,将进针点掌指纹两侧皮肤捏起,45°进针,予以2%盐酸利多卡因3.0~3.5 mL;传统麻醉组常规消毒后,使用5 mL注射器在近端指骨外侧边缘背侧进针,回抽观察血后保持针尖位置不变,同时缓慢注射,逐渐进针直至针尖抵达掌侧皮下,共推入2%的盐酸利多卡因4.0~5.0 mL,于对侧指根同样方法操作。评估2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药物注射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范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操作简易程度及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组患者麻醉方法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改良麻醉麻醉操作时间为(22.0±5.0)s,比传统麻醉组[(30.0±5.0) 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P<0.05);改良麻醉组药物注射量为(3.5±0.5) mL,少于传统麻醉组[(5.0±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改良麻醉组与传统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24.0±5.0)、(25.0±4.0) s,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均至手术结束,麻醉阻滞范围均为指掌侧和中节指间关节以远。改良麻醉组的麻醉操作过程简单,传统麻醉麻醉操作过程繁琐;与传统麻醉组比较,改良麻醉组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更低。术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针孔感染、神经及腱鞘损伤、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较传统背侧指根部两点进针注射药物麻醉操作时间更短,药物注射量更少,操作过程更简单,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该方法简便、快捷、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损伤 麻醉药,局部 病例对照研究 屈指肌腱腱鞘
  • 简介:摘要托槽隐形矫治器是根据数字化模型和牙移动设计方案设计制作的一系列个性化透明矫治器,用于精准移动患者的牙齿。对托槽隐形矫治的适应证把控和病例的合理诊断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前提,而矫治过程中正畸医师对患者的复诊监控更是达到矫治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复诊监控方法、内容、问题分析和临床处理几方面入手,对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的复诊监控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畸医师在临床上使用托槽隐形矫治器提供参考。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复诊监控 依从性
  • 简介:摘要创正压通气(NPPV)是当代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运动。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并综述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NPPV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有关高流量氧疗及NPPV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现状、疗效及安全防护是本年度的研究热点。研究多属于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研究,支持高流量氧疗和NPPV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治疗,降低插管率,但需要特别警惕延误插管的风险。在NPPV治疗新发急性呼吸衰竭方面,验证了利用膈肌增厚分数和食道压摆动值预测治疗结局可靠性。也有学者探讨NPPV在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NPPV在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运动中的动态过度肺充气的作用。此外,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和交流增强工具对NPPV方法学优化方面的探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Soraya Seedat与Marta Rondon的研究显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薪工作时长的性别差异"是如何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30余年来,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技术已成为轻中度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NIV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人机连接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口鼻面罩、鼻罩、口罩、全脸面罩或头罩。20%~30% 的NIV失败是由于鼻罩或面罩的并发症和不舒适引起的人机不同步,使患者住院病死率上升3倍以上。NIV的不同连接方式在性能、舒适度和耐受性方面各有特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讨论NIV连接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或避免肝移植术中输注异体血的系列血液管理改进策略对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21例)和输血组(28例)。输血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6.3±11.6)岁;输血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14.2)岁。所有患者术中采用急性血液稀释、低中心静脉压、血液回收等麻醉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随机选取2019年1—7月未采取输血管理策略的40例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8.9±14.1)岁。收集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移植术后早期的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²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无输血组与输血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454.2±271.3)、(673.6±333.4)、(890.3±346.7)ml;q=-6.342、-5.286,P值均<0.05]。输血组ICU住院时间短于输血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6.4±9.1)、(44.3±14.9)、(58.2±21.1)h;q=-4.432、-3.824,P值均<0.05],术后第7天输血组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56.8±32.1)U/L比(89.6±45.6)U/L;q=-3.358,P<0.05]。结论以不输血肝移植为目标开展多学科输血管理技术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并有助于避免外科输血,且有利于受者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肝移植 输血, 自体 患者血液管理 无输血技术
  • 作者: 胡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托槽隐形矫治是本世纪发展最迅猛的矫治技术,不仅受到患者青睐,也颇受医师关注。本文阐述正畸治疗中垂直向控制的意义,托槽隐形矫治在垂直向控制上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发生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方法弥补这些不足,以期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正畸矫正器设计 透明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创面罩垫对面型瘦小患者创正压通气的改善作用及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面型瘦小患者8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呼吸机面罩行创正压通气,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创面罩垫行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舒适度情况、面罩漏气、破损情况、压疮发生率、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面罩漏气、破损情况及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创面罩垫应用于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面型瘦小患者中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状况,缓解传统呼吸机面罩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同时有利于降低面罩漏气、破损以及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自制无创面罩垫 面型瘦小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伤性泪小断裂RS泪道支撑和环形硅胶支撑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武昌艾格眼科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外伤性泪小断裂106例(10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51眼),置入RS泪道支撑;对照组55例(55眼),置入环形硅胶支撑。随访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耗时为(48.31±10.9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4±23.84)min(t=12.00, P<0.001)。拔后随访3~12个月,随访期末观察组治愈率为98.04%(50/51),与对照组的94.55%(52/55)接近(χ2=0.19, P=0.665)。观察组术中鼻腔出血发生率为1.96%(1/51),低于对照组的90.91%(50/55)(χ2=80.34, 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低于对照组的36.36%(20/55)(χ2=10.71, P=0.001)。结论治疗外伤性泪小断裂,相比于环形硅胶支撑,RS泪道支撑吻合术手术时间短、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断裂,泪小管,外伤性 吻合术 支撑管,泪道,RS 支撑管,硅胶,环形
  • 简介:摘要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可逆、安全性高、长期疗效显著的优点。DBS手术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监护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睡眠-清醒-睡眠(asleep-awake-asleep, AAA)麻醉和全身麻醉,目前关于该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较少。文章就DBS手术的麻醉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介绍DBS手术的适应证、实施过程,总结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治。DBS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的选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指导DBS手术的麻醉管理。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麻醉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作者: 乐文俊,覃爱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0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2021年 第13期
  • 机构: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
  • 简介:现如今,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应用于多种领域。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医学技术的进步。支气管镜检查应运而生,为肺部和支气管疾病的检测发挥了极大作用,而该检测手段的重点在于麻醉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麻醉方法进行探究,以此保证支气管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支气管镜麻醉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支气管镜;麻醉方式;相关药物;呼吸支持
  • 简介:摘要随着胸外科的迅速发展,高难度手术比例逐渐上升,对麻醉医师的能力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应,住院医师的胸外科麻醉培训内容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理论、标准和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因此,制订规范化的胸外科麻醉专项培训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胸外科麻醉涉及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现状,从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实施周期、评估与反馈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包含气道管理培训、通气策略培训、多模式镇痛培训和术后加速康复管理培训在内的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培训内容。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培养合格的麻醉人才,提高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并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在此基础上,促进胸外科麻醉专项培训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胸外科麻醉 住院医师 专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