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凯瑟淋·曼斯菲尔德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同为英国现代派女作家。写作上的共同追求及生活上的相似命运使二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灵犀”,并相互成为对方写作上的“知音”,从而,她们在作品中流露出了对相同问题的关注。两位女作家在其作品和书信目记中都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自我象征:“苍蝇”和“飞蛾”。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苍蝇》与伍尔夫的随笔散文《飞蛾之死》都通过作家的自我象征以不同的文本形式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并对生与死的关系做出了哲理性的阐释。“苍蝇”和“飞蛾”在与巨大的毁灭力量的抗争中共同演绎了生命的意义,揭示出生命意义的本质就在于那不断的挣扎与抗争之中。两个小文本以不同的曲调形式演奏了两曲相似的生命乐章,实具异曲同工之效。
简介:翻译至少包括三个过程:阐释过程、表达过程和接受过程。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表达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阐释过程和接受过程都是为了表达过程服务的。当然,这里的接受过程指的是翻译者在完成了跨语表达之后,为了进一步润色而回过头来审视,以便进一步修正,让译文更为完美。作为翻译过程第一步的阐释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到位地为表达过程提供意义,为表达过程服务。阐释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表达。因此,翻译中的阐释和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一般意义的阐释主要是为了理解、衍生阐释对象的意义,而翻译的阐释行为则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跨语表达。尽管翻译阐释和一般意义的阐释存在着目的上的不同,但它们毕竟都属于阐释行为,所以不妨借用一般性阐释学中对阐释过程的描述来探讨翻译的阐释过程。不过,在这里,这种探讨方式是回溯式的,只能借助翻译的结果来还原出译者在获得翻译结果之前的阐释行为,因为直接考察实施翻译行为的翻译者的内心阐释活动不易做到。
简介:世上有两种人,尽管享有同样的健康和财富及其它舒适之生活,但一者快乐,一者痛苦。这多因他们对入、事、物之不同观点及此类观点影响其内心所致。人无论身处何境,都会发现舒适与不适之处;不管与何入交往;都会发现人和谈话之有趣程度不同;在任何一张餐桌上,酒肉的味道都有可口与不可口之分,菜有高低之别;置身任何气候,都会发现好坏天气;受任何政府统治,都会见到好坏法律,以及实施这些法律的优劣办法:在所有的天才诗文中,都会见到瑕瑜;在几乎每张面孔和每个人身上,都能发现优点和缺点,好坏之特性。如此,上述两种人中,乐观者一心注意舒适之事物,高兴之谈话,可口之菜肴,优质之美酒。晴朗之天气,等等,满怀喜悦地享受一切。悲观者,心思言谈则截然相反。因此,他们自己总不满意,且以其言谈给社会招致不快.对许多人搞人身攻击。处处不受欢迎。若此种性情与生俱来。这些悲观者或许更该让人同情。不过,这好指责而令人讨厌的性情。或许最初都由模仿而来。无意中养成习惯,虽眼下严重.但若深知其对幸福颇为不利。亦可加以改正。为此‘我希望这一小小忠告有助于悲观者‘令其改变坏习惯一一此习惯虽多见于心理活动,却给生活造成恶劣后果,因它给人们带来实际的悲哀和不幸。由于受伤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