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吴先生名家琭,字玉如,中年号茂林居士,晚署迂叟。是我国著名学者、书家。毕生作育人才,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教席、津沽大学文学系主任。1898年生于南京,1982年逝世于天津。一生几经战乱,颠沛流离,然洁身自好,为人所重。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早在三十余岁时,就形成隽永飘逸的个人风貌。中年以后广为涉猎,最终以二王为依归。他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言心写志,一本诸己。不论篆、隶、草、章,不仅融会贯通,而且皆能以自家笔法、自家面目为主。在当代书坛上,能如此自成体系,是不多见的。先生论,也有不少独特的见解,他对任何古人,都从不迷信。仅从这里所辑录的文字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前人的批评是十分大胆的;对历代碑帖,也都抱着去粗取精的态度。这些见解,对后学者肯定是能有所启发的。先生生前从不以书家自居,对自己的艺术成果也不甚爱惜。幸赖同门学友相互传抄,尚得保存一二。这里所辑录的,是从百余条书论中选出的,可窥先生有关书法艺术见解之一斑。

  • 标签: 吴玉如书
  • 简介:安岐收藏的第一件重要作品大概是唐人孙过庭的《谱》,价格为三干金。时间在康熙丙戌(1706)。乃时,安岐二十一岁,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内心一定充满了喜悦。

  • 标签: 《书谱》 孙过庭 艺术评论 艺术作品
  • 简介: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湖南解元,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进士。他先后为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出任过贵州、福建、广东等地乡试主考官。晚年还曾担任过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等讲席。他学识渊博,对古文、经史、诗学均有很深的造诣,嗜金石,善绘画,尤精书法,是清代碑学兴起之后集大成式的人物。

  • 标签: 书风 何绍基书 风转变
  • 简介:◇墨虽枯,而毫尚能聚者善,毫散者则神亦散矣。◇真力弥满,方能吐气如虹。笔力浮乏者,安得气韵双绝?

  • 标签: 书法艺术 中国 艺术欣赏 艺术评论
  • 简介:朱镕基总理与"焦点访淡"节目组的编辑、记者座谈时说:"我也属于你们监督的对象。"泱泱大国的总理说出这样的话,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一番正气。那么,书法协会的官员能否被公众监督,已不言自明。按照中国国情,文联是国家的一个机构,书法家协会是文联属下的一个群众团体。它虽属需向民政部门申报的群众团体,但在人们看来,也属准官方的一个团体吧。那么,时下中央大力号召"三讲",如主掌书协的官员拉帮结派、培植亲信、排斥异己,无疑与中央"三讲"精神背道而驰,更是协会之大忌。武大郎式的开店术对某些心胸狭隘、忌才妒能的人而言是不学自会的本领。某地书协换届,不少在书法、书学方面既有雄厚实力又有良好社会声誉和影响的人士被拒之门外,国展的评委、全国书法家协会的学术委员以及有着一百多万言中国书法美术著作的人士在新一届书协领导班子中却得不到一席之地。于是,在"团结、圆满、胜利"之声中,爆发出为数不少的代表退席的新闻。这

  • 标签: 书法家 中国书法 群众团体 民族意识 公众监督 三讲
  • 简介:李唐盛世,艺昌炽.诗文兴隆,洵为论诗的滋生提供了丰肥土壤。唐前咏书论多为辞赋,唐代肇始多为诗歌。论诗的开创当在初唐.开创者应为岑文本和李峤二位诗人。其后盖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代论诗约分两个阶段:成熟期和高峰期。李峤、李颀、李白“三李”之诗首倡“骨”与“神”.为论诗的成熟作出莫大贡献。俟杜甫出,弘奖“骨”、“神”风流,高吟“贵瘦硬方通神”.“尚骨通神”遂成为有唐一代书法和书论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种甫可视为唐代论诗发展的枢纽人物。其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侪辈并辔抗行,于论诗各有功绩。“清劲”二字可名唐初风.一如李峤、李白诗说。篆隶复兴、草书狂逸、晚唐僧通禅、书圣影响泽被唐代等等,皆能从论诗中略窥一二。中唐肥缘于媚上.厚硕如徐浩者亦尚筋骨.杜甫“瘦硬”说实为书家内在的共同追求。矧旭劲素瘦.篆隶亦未一味趋肥,故韩愈借挞伐右军“俗”之名,实为“复尚清劲”也。尽管中唐书法趋上而肥,唐代书论却崇尚筋骨、觅神求逸,慎始慎终。“尚骨通神”既为论诗的核心思想,亦为唐代书论之精髓所在。二者水乳交融,相依互补。唐代“神”、“逸”无争,胼手胝足,于论诗中亦有分说。本文首次系统研究唐代论诗。唐代论涛暨书论,与文论、诗论、画论等一起共同构筑唐代美学大厦.良可称善。自唐代开创并形成第一个高峰之后,论诗旋成为宋及宋后各朝文人歌咏书法的主要文学手段。

  • 标签: 唐代 “安史之乱” “神” 最高理想 核心思想 系统研究
  • 简介:古老的线刻岩画,巫术图腾铭文,包括占卜的甲骨契文。追溯刻艺术,由来已久。于今刻一技,借古喻今,以古人酒杯,浇自我胸中之块垒。刻艺术在东北一隅,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业已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刻新军,冠名为“龙江刻”。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系教授李文宝先生,就是带领龙江刻队伍战斗的总教头。

  • 标签: 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故事 艺术 线刻 国画
  • 简介:生于“跃进”年代,长于“文革”之中。黄土地上下过乡,浔阳江畔当过兵。十载工厂,多年漂泊,便是我“寂寞书生”。

  • 标签: 自白 “文革” 黄土地
  • 简介:这件四条屏是背临家存周伯敏的一幅字。原作落有我父亲的上款,是周送给我父亲的字。这一幅是行楷书条幅,还存有周伯敏写的两幅草书条幅,分别落有我父母的上款。这三幅作品,酷似于右任,细细品味起来,结构及用笔精到处不让于右任,而少了一些于右任笔下恢宏恣肆的气度,多了几分温润文雅。原作四尺条幅写了两首七律,字较小,内容是写于右任创作《武功城外》七律两首。这两首诗如置于陆放翁诗集中莫可分辨,可见陆诗对于右任的影响之深。后来我曾见到过于右任用草书写的这两首诗,落款处有“民国十一年退兵时作”。

  • 标签: 于右任 诗集 父亲 原作 七律
  • 简介:中国书法史上,历来把晋唐书法相提并论,后人学,多从魏晋钟王、唐代颜柳入手。但若翻阅历代名家书论,“唐不如晋书”之论调时常可见,如蔡襄《论》:“书法惟风韵难及。虞多粗糙,晋人,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法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1]苏轼:“予尝论,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之便,天下翕然以为宗师,

  • 标签: 唐代 晋书 中国书法史 名家 风韵 法相
  • 简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白蕉有一篇重要的书论,曾抄成小手卷,寄给老友邓散木,请他是正,邓散木朱笔批注后寄回。这是一件作双美的重要文献,曾收入何民生主编的《白蕉书画遗珍·自题诗卷》。

  • 标签: 白蕉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邓散木 书论 手卷
  • 简介:  孙过庭及《谱》简介  孙过庭,字虔礼.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到了四十岁,任地位低下的"率府录事参军",因操守高洁,不久,遭人谗议丢了官.遂潜心研究书法,撰写书论,自慰自遣.……

  • 标签: 书谱 心中书
  • 简介:"清华之龙"、"民国第一才子"、"文化昆仑"等等这一连串颇具赞誉的称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钱锺。他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历史转型时期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治学方法,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他不仅仅有家喻户晓的小说《围城》广为流传,还有学术性极高的《谈艺录》《管锥编》存世。

  • 标签: 钱锺书 《管锥编》 当代学人 《围城》 《谈艺录》 书体
  • 简介:近百年来,中国本土艺术在西方现代思潮的一次次撞击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八五美术思潮”的兴起,引发了美术界关于中国画危机的大讨论。同时传统书法艺术的未来走向亦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书法在它过去的历程中承载了太多对自然、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与哲学思考,这也许正是古典书法的魅力和深度所在。它的超稳定性发展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文化生态结构有着重要关系。然而当下,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人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为现代工业文明所替代,书法已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坛。作为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统一体,在信息时代,书法的艺术表现性更进一步地从实用的规定性中脱离出来,它由一种单一的价值载体逐步成为一种汉字的线性视觉图式,催生这一转化的首先是展示方式的改变与现代评审机制的确立。当代书法作品的展示是利用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场所进行的,具有开放性与专业化的特点。这种展览模式与相应的评审机制的确立,使书法在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上都具备了当代艺术所共有的表征。西方现代艺术近一百年的发展所呈现出两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作品的实验性和风格的风之流变书法艺术在确立它进入当代体系之际便意味着...

  • 标签: 多元化
  • 简介:我从小喜欢涂涂抹抹,偏爱画画。初中时代,受语文老师漂亮板书的影响,爱上了书写。有一天,我哥施建锋来我家,给我介绍了一本古帖《九成宫》,说练字要向古帖学习方为正道,并演示给我看,我才明白写字还有这么多的讲究,这么多的道道。从此,我一心一意临帖,这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后,我哥在第五届中钢大赛中获了特等奖,

  • 标签: 九成宫 中获 一本 灵飞经 遂良 书学
  • 简介:“意”是我国重要的古代美学范畴,其内涵及外延,众说纷纭。我所论及的“意”是指书法的审美心态。“意”有两种存在形式:有意,即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书法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的心态;无意,即指不自觉的,无意识(亦作下意识或潜意识)的书法审美活动。“意在笔先”,当属有意为,“意在笔后”、“无意得之”云云,则为无意为,也就是说,事前及书写时并未想到进行艺术创作,却写出了书法作品。任何一门艺术的生成和发展,都是一定民族的

  • 标签: 书法审美 书法作品 书法史 艺术创作 审美鉴赏 审美心态
  • 简介:本文对山谷何时见到怀素《自叙》真迹和何时从周越学草书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辨,得出了新的结论并澄清了若干历史疑误。

  • 标签: 真迹 怀素 草书 黄庭坚 考辨 历史
  • 简介:纵观我国的书法史,自魏晋开始一直到清代中叶之间,基本上是帖学的天下,究其原因,帖以小品尺幅而见长,这又与实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信札尺牍、诗笺手卷几乎成为文人墨客随意挥洒的主要形制,再加上历代以取仕,唐代的干禄、宋代的院体、明代的台阁体和清代的馆阁体,在殿试时都必须以工整的小楷誊写,这又在客观上对帖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帖学 清代 干禄 尺幅 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