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12月28日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世教授追思会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家协会等单位领导,张世教授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家属参加了追思会以缅怀张世先生。追思会由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邓国源主持。

  • 标签: 天津美术学院 追思会 副院长 教授 天津音乐学院 美术家协会
  • 简介:本文从南齐萧良与永明时代竟陵八友的渊源关系入手,探讨萧良、竟陵八友文学主张与他们书法实践的关联。指出萧良、王融等人关于古今杂体的著述,与永明文学“涂绘古典,竞须新事”,都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文章认为,南朝的杂体书法不仅和参与者多为擅长古文字的书家有关,还从书法外延与绘画混合,进而成为书坛的一股新艳潮流。文章对这一历史现象展开了分析,认为“杂体既资于画,听以附乎书末”是历史的必然。杂体书相当于古代的美术字,虽非主流,但今天仍流传于民间,其中内含的艺术价值仍亦应得到重视。

  • 标签: 南齐萧子良 竟陵八友 新潮“杂体”书
  • 简介: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江南山水的审美价值并不太被关注.例如五代以前的山水画家画的多是北方山水。到了五代南唐,生长于南方的董源创造出了一套表现江南山水的方法,并以密密的点子表现山问丛树,显示了可贵的探索精神。后来的米芾对此大加赞誉,认为“唐无此品.格高无与比”。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富春江 向往 当代 山水画家 审美价值
  • 简介:是位诗人气质女性工笔画家。她的作品总以一种飘逸、典雅、清丽、而又深情的诗意轻叩着欣赏者的心扉,令人回味、久久不能忘怀。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她那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她以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心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清纯、温馨的女性世界,这个世界被她表现得更加诗意化和理想化,并弥漫着令人神往的内在韵律。由于春工笔作品的题旨统归于对人的表现,特别是对女性的表现,因而她的艺术显示出着重对阴柔美的发掘与表现。并成为她独特的艺术风貌,她以特定的感受营造出那充满人情意味和人性情韵的柔美世界;为此,她略去了那些朴素而美丽女性的个性化表现与描绘,淡化了画面构成中的文学性——诸如情节的构置、

  • 标签: 女性形象 工笔画 女性世界 女性艺术家 朝鲜族妇女 艺术魅力
  • 简介:古镇景观色彩规划设计只有与当地的地理文化因素联系起来才是具体和融洽的,但在景观色彩的设计中却经常出现与古镇历史文化传统相脱离的情况。本文从分析周古镇传统文化的类型入手,探讨周古镇多维文化传承对景观色彩的影响和塑造方法,为古镇景观色彩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多维文化 周子古镇 景观色彩
  • 简介:时间:2017年5月24日(下午)地点:中国美术馆7层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保文先生是新金陵画派第二代代言人及杰出代表。大家都知道,保文先生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他读书的时候就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以后工作也是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58年的时候,傅抱石先生是他的老师,是教他们古代美术史的老师。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南京师范大学 纪要 艺术 中国美术馆 新金陵画派
  • 简介:格雷戈瓦尔·柯尔伽诺毕业于巴黎爱斯提尔尼高等艺术学校应用艺术专业,23岁开始从事摄影,他的作品关注现实,意在向人们展现当今现实世界的断层、悖谬和混乱。他关注镜头外最细小的事物。身体、伤痕、社会形态转变是其作品的主要题材。

  • 标签: 父与子 摄影 中法文化之春
  • 简介:明末清初,大批学者开始寻碑、访碑,火量金石著作不断面世,成为考察清初访碑活动及碑学审美观念最直接的文献。乾嘉时期,学者对北碑的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变,阮元大量引用北碑作为论述依据,反复强调北碑的临习价值,提倡学习北碑。

  • 标签: 当代书法 经典化 爨宝子 明末清初 审美观念 乾嘉时期
  • 简介:实验水墨把传统的视觉样式拆解成碎片状的抽象符形,把传统绘画的空间留白拆解成画面的色彩语言,并把依附于传统笔墨的浓淡、干湿、燥润拆解成黑白灰的实验水墨三原色。拆解出来的黑白灰三原色,通过制造隐喻式的视觉悬念和视觉冲突,在碎片状的墨象缠绕、碰撞、沉浮和飘浮感的空间动力学中,讲述当下的生存体验和心理冲突,形成一种新式的图像叙事和图式思考。

  • 标签: 实验水墨 黑白灰三原色 视觉悬念 空间动力学 图像叙事
  • 简介:2006年6月12日,时值培鉴先生诞辰百年,为了纪念先生,启迪后人,我们召开了研讨会。现将大家发言简要综述如下。

  • 标签: 范培鉴 书法艺术 表现技巧 文化传统
  • 简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人类的艺术活动总是与其存在的思想智慧同行发展,因而,人类的艺术活动是反映那个特定的时代精神。中国画做为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这信息多元化的传播时代,更应表现出民族本色的时代性。保文先生的山水画满足了人们民族性的精神需求和时代性的审美标准。

  • 标签: 山水画 艺术美 自然美 审美标准 艺术活动 时代精神
  • 简介:2002年9月16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我和振宽先生就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性的问题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讨论。辩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由于当时只是随便展开的,没有想到录音。因此,回来后,我只能根据回忆,就先生所关心的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中国画 传统与现代 美术馆 录音 谈话 回忆
  • 简介:东晋名相谢安深通书法,被王羲之称为“卿是解书者”,《晋书》记其善于知人。解书、知人的谢安,十分称赏王献之其人,品评王氏兄弟时,独赞献之“小者佳”;后来“甚饮爱之,请为长史”;加封太保后极力推荐献之任中书令,参与执掌“中枢机要”。

  • 标签: 王献之 谢安 重读 《晋书》 王羲之 中书令
  • 简介:谢安十分欣赏献之其人,为何在众多书学史料中,似乎对献之极为出色的书法才能并不看重?本文从“公当胜右军”一语入手,结合史料梳理分析,认为“谢安不重子敬”的观点存在误读和偏差,他对王献之书法的评价和态度,总体上一分为二、动态多元,但肯定和欣赏是其最终倾向和主要方面。

  • 标签: 谢安 终未 轻子敬 公当胜右军
  • 简介:刘晶晶:我看过您的一些论文,比如〈论陈寅恪古典今事的解诗方法〈、〈陈寅恪与钱锺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关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与思想寓意〉等等,发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您关注的学者与主题和景中先生所关注的非常接近。这究竟缘于你们是同一代人,还是你们个人的知识背景有着某种相契?

  • 标签: 人类文明 访谈录 《柳如是别传》 尊严 风雅 竹韵
  • 简介:临摹是山水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山水画学习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临摹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领悟是不可替代的。本文以北宋宽的《溪山行旅图》为代表,论述山水画临摹在山水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临摹 山水画 教学 地位
  • 简介:基于对当代书法高等教育发展中本科教材匮乏的深刻体认,由华东师范大学树强担任主编,邀请20多位书法专业的博士、硕士和高校书法教师参与撰写的“中国书法通识丛书”——《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4卷,近日面世,并向全国发行。树强在丛书前言中指出,当他直接面对书法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踌躇满志的各类书法考生(高考、考研)时,惊讶地发现他们在书法基本常识、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生们的书法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专业性;知识系统表现出“狭、少、贫”的情况。正是从这样的实际情况出发,丛书编著始终紧扣专业底线,试图去扩大学生们在本专业方面的知识面,也因为如此,丛书呈现出两大特色:

  • 标签: 中国书法 通识教育 丛书 问题意识 主编 硕士研究生
  • 简介:20世纪60年代,法国后现代思想家雅克·德里达(Derrida,1930-2004)试图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思想与理念发起挑战。他在对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批判过程中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接着他在耶鲁大学发表了阐述该理念的演讲。1977年耶鲁大学的批评家们与德里达联合发表了《解构与批评》宣言,这一理论逐渐在哲学、艺术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

  • 标签: 解构主义 东西方 服装设计 后现代思想家 哲学思想 耶鲁大学
  • 简介:《雪后观景图》来自日本,绢本,尺幅为94cm×44cm,其前景丘壑跌宕,寒林错杂,房舍掩映其间,两位高士临窗对坐,一人正对前方,一人侧转回头,形态各异,却同时眺望右侧窗外雪景,与栈桥上拾柴而归的书童遥相呼应。房舍后景,峰峦高耸叠嶂,飞瀑悬空峭壁,画面静寂而幽深,在这荒寒禅境间,三个人物无疑注入了生机(图1)。《雪后观景图》外装双重木盒,可知曾被识者深藏数代,其内盒盖墨书:竖物雪后远

  • 标签: 兼谈夏圭 图探究 夏圭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