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60例终末期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进行皮下自控镇痛,观察组则采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通过 VAS及 Ramsay评分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VAS、 Ramsay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终末期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或相对减轻)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涉及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多种代谢障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液循环到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探讨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湿热困脾证型胰岛B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并为中医证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WHO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80例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4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007±691岁),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空腹胰岛素、C肽,通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结果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空腹胰岛素与C肽水平在湿热困脾型明显高于非湿热困脾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湿热困脾型小于非湿热困脾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中青年初诊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型的胰岛素、C肽水平高,胰岛素敏感性小,提示胰岛素抵抗严重,从而为的中医证型进行客观化研究提供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肝脾舒合剂治疗肝热脾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热脾虚型C-IBS患者分两组,治疗组40例予GPS合剂治疗,对照组20例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脾舒合剂能改善肝热脾虚型C-IB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课题(课题号ZD2007039)摘要目的比较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联合不同次数反复握拳法(6次、5次、4次)对手背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脾胃病科静脉充盈度差450例输液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6次方法行静脉穿刺;对照1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5次行静脉穿刺;对照2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4次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法6次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该法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