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对HIV抗体进行初筛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通过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2794份相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47份,阴性2747份,阳性率为1.682%,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5份,阴性2739份,阳性率为1.968%,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样品有11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阴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样品有19份,经配对χ2检验,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初筛检测结果共同阳性有36份,共同阴性有2728份,总符合率为98.93%。结论提示初筛检测HIV抗体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可互相参考,也可互相替代。

  • 标签: 初筛检测 HIV抗体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乙型肝炎临床检验出现假阴性结果、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汇总其检查结果,统计其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率,并分析出现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原因。结果:共有 16例患者出现假性结果,发生率为 16%,其中 6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 6%, 10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 10%。导致假性结果出现的原因有:①检验方法,占比 18.75%;②试剂,占比 31.25%;③实验室操作,占比 43.75%;④其他,占比 6.25%。其中实验室操作为主要原因,其占比高于试剂、检验方法等原因。结论:实验室操作、试剂、检验方法等均可引发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在进行乙肝检验时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假阴性结果 假阳性结果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大量输血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0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输血前、输血后血小板值,为有效指导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结果患者术前血小板均处于正常范围。但进行大量输血后,血小板显著下降(P<05)并低于正常值。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易出现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50×109/L或更低时要及时补充血小板,以防止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 标签: 大量输血 血小板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与超声诊断结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行健康体检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检出脂肪肝的患者为试验组,另100例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研究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不良生活方式指数各项比较优于对照组。结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脂、肥胖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常体重并维持正常血脂水平,能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

  • 标签: 脂肪肝 危险因素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肺功能的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治疗,从而进一步的分析肺功能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药物检测仪器在药物治疗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药物质量的干预作用,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为进一步开展药物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本研究中,2019年1月为研究的初始阶段,2020年1月为研究的最后阶段。随机完成临床常见药检样品的采集。共收集了520个药物测试样本。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所包含的药检数据,分析影响药检数据偏差的因素,完成改进措施的制定。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相关色谱法这两种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数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质控后药检结果与质控工作开始前质控工作相比的偏差率。工作启动显着减少,质量控制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测试偏差率。质控前后药检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

  • 标签: 药检 检测结果 质量控制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肠息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出院时的焦虑症状和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综合内科 行肠息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我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肠息肉患者在出院时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 (134.04±32.67)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3±24.28),干预组肠息肉患者在出院时焦虑水平得分 (36.18±11.12)明显低于对照组 (45.93±13.29),干预组肠息肉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的得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干预组肠息肉患者的胃肠胀气、呕吐、腹泻、出血、穿孔、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我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肠息肉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降低肠息肉患者出院时的焦虑症状,改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我护理 肠息肉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对于实习护生来说,刚从学校走向社会,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没能在社会生活中得以锻炼。不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的转化为护理工作能力。实习护生在医院中会有带教医师对其指导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帮助。但实习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护理临床实习的效果。而临床实习的效果是考察实习护生合格标准的重要依据。文章就实习护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实习护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一些建议。

  • 标签: 实习护生 自我管理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对肠息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出院时的焦虑症状和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综合内科行肠息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我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肠息肉患者在出院时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34.04±32.67)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3±24.28),干预组肠息肉患者在出院时焦虑水平得分(36.18±11.12)明显低于对照组(45.93±13.29),干预组肠息肉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的得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干预组肠息肉患者的胃肠胀气、呕吐、腹泻、出血、穿孔、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肠息肉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降低肠息肉患者出院时的焦虑症状,改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我护理 肠息肉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温泉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温泉水。方法选择地貌特征与浪口村相似的三溪村和浪口村相关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浪口村人群死亡平均年龄与对照组比较增加39岁,经t检验,005>P>001。有显著性意义,病因死亡平均年龄增加53岁,经t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饮、洗温泉水对人群健康有益,有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侧(TCT)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就诊的1675例患者进行宫颈TCT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结果将分类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以上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检出异常结果如下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能明确(ASC-US)67例,检出率为400%;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6例,检出率03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7例,检出率为10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例,检出率为036%;鳞状细胞癌(SCC)1例,检出率为006%。检出阳性病例中28例经阴道镜下取材活检,经活检结果为阳性者16例,符合率为5714%。结论宫颈TCT在妇科普查中阳性检出率高,癌前病变分型明确,能够准确反映宫颈的病变情况,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 TBS分级 阴道镜 宫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