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及护理。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1例浸润性晚期膀胱癌患者行26例次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髂内动脉置管均成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20例次(769%),恶心、呕吐9例次(35%),穿刺点血肿2例次(77%),白细胞降低(<4×109/L)3例次(115%)。经导管灌注化疗后,完全缓解(CR)1例(91%),部分缓解(PR)9例(81.8%),病情稳定(SD)1例(91%)。全部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结论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安全,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浸润性膀胱癌 经导管 灌注化疗
  • 简介: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诊断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超声造影则是目前公认最为先进的成像技术。它能提供比普通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超声造影应用以来,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是应用最广泛和最成熟的。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超声造影对除肝脏之外的脏器的疾病诊断与治疗,如胰腺、肾脏、腹部外伤、妇科疾病、前列腺癌等,并显示出巨大潜力。将来超声造影有望加入治疗药物和基因进行治疗。文章对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造影 应用 肝脏 发展前景
  • 简介:回顾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特性、技术特点及分类进行简单介绍;概括膜分离法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并分析与总结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和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超滤 中药生产
  • 简介:院前急救以抢救生命和降低伤残率为目的,主张迅速到达患者发病现场,实施综合急救措施,快速进行救治工作。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对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急救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中医诊疗技术逐渐应用于院前急救,取得了良好成效。对近年来应用于院前急救的中医诊疗技术进行总结,展望中医诊疗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院前急救 中医急救 中医诊疗技术 应用前景
  • 简介: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前沿DNA分析技术.

  • 标签: 基因芯片 探针 DNA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有效性研究确定一种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口服中药盆炎消+西药盆腔灌注;中药组采用口服中药盆炎消。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体征积分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治疗前、1疗程、2疗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3疗程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治疗前、1疗程、2疗程、3疗程盆腔体征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盆炎消+盆腔灌注是一种高效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标签: 盆炎消 盆腔灌注 湿热瘀结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