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状况与苏醒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状况与术后凝血功能状况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苏醒状况具有积极影响,使得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小,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音乐治疗抑郁症神经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的60例进行分析,本组60例抑郁症神经患者全部进行音乐治疗,其中抽取30例其作为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另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28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患者治愈23例,总有效率76.67%。结论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改善精神疾病的症状和情绪,实施特殊护理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风湿免疫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方法,建立适合我院护理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多个指标进行分析,探索潜在影响因子。结果: 因子分析可以提高该院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形成了适合风湿免疫科新的护理质量的评价方法。综合因子是影响该院护理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时间因子对该院风湿免疫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费用因子是诸多因素中贡献率较低的因素。结论: 风湿免疫科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中积极应用因子分析,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力求全面科学的反映该科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力求科学合理的评价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炎性因子水平对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的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将其分为普通型(n=19)、重症型(n=54)与危重型(n=27),并测定其炎症指标。结果:普通型和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IL-2R.IL-6及TNF-ɑ对比,差异不显著,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和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IL-2R、IL-6及TNF-ɑ水平处于正常或略高于参考值,但危重型与普通型、重症型之间IL-2R、IL-6及TNF-ɑ水平的对比,差异显著(P<0.00);较之进展期,危重型患者在恢复期IL-2R、IL-6显著下降.结论:IL-2R.IL-6.TNF-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断有极大检验价值,其可以作为对患者病情进展评估的关键指标,也是疾病诊断的辅助性检验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甲环酸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妇2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产妇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产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两组产妇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更低(P<0.05);且观察组产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凝血酶凝固时间以及D-二聚体水平更好(P<0.05)。结论:氨甲环酸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控制产妇术后出血量,改善产妇各凝血指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产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保温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的改善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在我院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保温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30分钟、手术开始60分钟、手术开始9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的鼻咽部温度,观察组对于低体温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低体温情况和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保温护理;低体温;凝血功能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D-二(D-D)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本院33例临产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3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均接受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期孕妇检测D-D水平以及凝血四项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采用维生素K治疗时机,维生素K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1例,对患者采用维生素K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PT、APTT明显低于治疗前,PLT、FIB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维生素K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凝血功能、血小板的影响核心要点构架:1.患者肝蛋白质代谢功能明显下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2.维生素K缺乏,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前体不能活化;3.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易于发生感染患者的肠道生态失调或细菌过度生长,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与合成。4. 维生素K应用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5.使用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高危人群,可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干预有效。6.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不能盲目应用维生素K1,否则会因此打破肝硬化患者再平衡的凝血机制。7.维生素K可能通过与血小板中的钙调节相互作用,间接抑制ADP、胶原、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RP和洗血小板聚集,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血小板MPV-PDW指标能有效提高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对于妊娠晚期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2月,结束于2022年2月,随机抽取了我院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研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了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女性(非妊娠妇女)进行对比,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受试者实施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检测,对比两组受试者以上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TT、APT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IB和D-二聚体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晚期妇女来说,使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期间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收集其常规凝血检验数据,并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例(13.04%)。这3例患者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凝血功能异常。而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只有1例(4.17%)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统计分析显示,输血不良反应与PT、APTT、血小板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当前临床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早期筛查过程中,采取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6-2024.6期间收治入院接受急性炎症性疾病治疗的100名患者,基于一般抽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行血常规检验,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检验,比对两组患者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早期筛查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早期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普通组,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结果证实了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检验能更有效地识别早期炎症反应。结论 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检验在急性炎症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婴幼儿哮喘给予止咳平喘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止咳平喘方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肺功能、血液炎性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数据差异明显(t=5.926,P<0.05)。观察组血液炎性因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明显(t=2.969,7.348,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显著提高,对比数据有差异(t=9.463,17.712,17.348,均P<0.05)。结论:止咳平喘方对治疗婴幼儿哮喘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液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