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 3D打印模型为基础的健康宣教应用于胸腰椎结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7月— 2018年 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胸腰椎结核的患者总共 60例进行本次医学研究 。我们将这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采用 3D打印模型健康宣教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评分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率 86.67%,较对照组的 53.33%高,此外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的评分也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结论 在胸腰椎结核的患者中应用 3D打印模型健康宣教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此种护理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胸腰椎结核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lncRNA DAMF对2型糖尿病(DM2)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联合链佐星诱导制备DM2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DM2组、Alog 5 mg · kg-1 组和DM2+Alog 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大鼠对照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及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累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和胶原Ⅲ型含量的变化;Western 印迹法分析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胶原Ⅲ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2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明显,胶原纤维大量沉积,胶原Ⅰ型与胶原Ⅲ型表达明显增多(P<0.05);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胶原Ⅲ型、P38-MAPK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 DM2组相比,DM2+Alog 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P<0.05);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胶原Ⅲ型、P38-MAPK 的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 lncRNA DAMF对DM2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在防治心血管疾病(CVD)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来自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状况以及疾病控制效果。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有直接正向影响,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支持状况也通过不同路径间接影响疾病控制效果。模型拟合度良好,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统计学要求。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能够有效揭示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各因素间的复杂关系,为制定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慢阻肺雾化吸入治疗中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多学科协作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慢阻肺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多学科协作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康复指标、生活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跨理论模型护理模式在胃溃疡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到我院治疗的70例胃溃疡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跨理论模型护理模式。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QOL)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溃疡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用跨理论模型护理模式,能有效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剖宫产全麻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及新生儿血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产妇均经硬膜外麻醉,参照组产妇术中持续注入利多卡因麻醉,研究组产妇再次基础上加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比2组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气指标。结果: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组产妇HR、MAP上升幅度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更低,P<0.05,2组新生儿的pH、PO2指标则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全麻产妇应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能够保障产妇机体状态稳定,且对于新生儿并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病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30%~40%。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约90%患者需行血液透析。DN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非DN患者高,其中低血糖较常见。多次发生低血糖不仅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心脏压力反射及迷走神经,还可导致心肌、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因此,探讨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机制及危险因素对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血液透析中使用含葡萄糖透析液经弥散作用可及时补充人体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但目前关于DN患者使用无糖透析液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