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型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5例骨科手术患者,均采用C型X光机进行辅助治疗,总结患者手术情况。结果95例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没有发生并发症,同时也没有对工作人员带来损伤。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C型X光机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C型臂 X光机 骨科手术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者60例给予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有效麻醉后实施手法肩关节松解。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丙泊酚 肩关节周围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肌间沟丛麻醉、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与丛联合颈丛(颈深+颈浅)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锁骨骨折病人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选择肌间沟丛麻醉;B组选择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C组选择丛联合颈丛(颈深+颈浅)阻滞麻醉。记录并分析3组病例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B、C组麻醉阻滞效果完善,明显优于A组;3组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C组麻醉并发症略高于A、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间沟丛联合颈浅丛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肩周炎中采用个性化治疗结合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肩周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手法松解,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中实行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并且同时配合个性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两组肩周炎患者后,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优于参照组76.92%,实验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5.28±0.75)显著低于参照组(12.34±1.47),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比较显著且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治疗配合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应用于肩周炎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

  • 标签: 个性化治疗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 肩周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留肋间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保留肋间神经,对照组切除肋间神经,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上肢内侧感觉功能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上肢内侧感觉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肋间神经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保留患者上肢内侧感觉功能,不会对手术的效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背景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作为新型高效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drenergicreceptor,α2AR)激动剂,在颈、丛阻滞麻醉中辅助镇静镇痛控制血压心率效果的体会。目的探讨临床小剂量(0.2~0.7ug/kg/h)右美托咪定(Dex)持续泵注复合颈丛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ASAⅠ~Ⅱ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均正常,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2组A组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阻滞;B组颈、丛阻滞。记录术前、术中、手术结束时患者血压、心率、躁动情况,并记录手术时间,以及术中静脉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患者总体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A组术前、术中、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无躁动,手术时间短,阿片类用药量更少。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

  • 标签: 肩关节镜术 臂丛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静 镇痛 控制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尺桡骨双骨折手术中行丛肌间沟径路联合尺神经阻滞与单纯丛肌间沟径路阻滞的效果。方法实行尺、桡骨双骨折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40位,年龄18~75岁,ASA1~2级。随机分为两组。丛肌间沟径路阻滞组(A组),丛肌间沟径路联合尺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0例。结果A组病人术中情况与T0比较,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中情况与T0比较,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分别比较HR、MAP,在T1、T2、T3、T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SPO2在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追加静脉麻醉药。结论尺桡骨双骨折病人手术行丛麻醉时,选用肌间沟径路联合尺神经阻滞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达到了和全身麻醉一样的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臂丛肌间沟径路 尺神经 尺桡骨双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方法抽选本院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患者60例进行研究,时间均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将其分为三组,甲组为0.375%罗哌卡因,乙组为0.5%罗哌卡因,丙组为0.75%罗哌卡因,对上述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以及麻醉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丙组患者所获得的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甲组患者,各项麻醉效果指标和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均与乙组和丙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中应用0.375%~0.5%罗哌卡因(100mg)更为合理。

  • 标签: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 低剂量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2017年两年中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穿刺技术的患者中挑选100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穿刺技术的基础上加用护士配合的护理方案,对照组则采用普通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满意程度和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身体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配合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01例前庭腺脓肿与前庭腺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找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利普刀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脓肿患者而言,则应在手术之前运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手术麻醉方法可以为经脉麻醉以及浸润麻醉,采用纵切的方法;当囊液流出后,采用电激刀在手术切口处触及一圈。结果101例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良好,且没有一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结论采用利普刀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以及预防疾病复发,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庭大腺脓肿 前庭大腺囊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不同阻滞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靶点,观察组采取三靶点,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阻滞完成后而不同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存在不同影响,其中三靶点阻滞更加有效,对尺侧阻滞效果更佳。

  • 标签: 不同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95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学定位下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评估镇痛效果及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学定位下丛神经阻滞麻醉,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传统解剖学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罗哌卡因、地佐辛联合用于丛神经阻滞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200例,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行丛神经阻滞术。A组患者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患者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方面对比,B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B两组患者麻醉后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A、B两组患者术后2h、4h、8h疼痛VAS评分对比,B组患者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地佐辛联合用于丛神经阻滞术,可在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同时,延长镇痛时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地佐辛 臂丛神经阻滞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价高浓度罗哌卡因适应性、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72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插入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0.375%罗哌卡因30ml麻醉,B组0.5%罗哌卡因30ml麻醉,对比相关指标。结果B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分别为(1.38±0.43)min、(8.63±2.00)min低于A组(1.88±0.94)min、(9.53±1.8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阻滞效果、麻醉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A组部分患者不适感较强,满意率83.33%低于对照组9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尽管不能延长镇痛时间,但起效速度更快,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型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探讨有效治疗头面部疼痛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0例头面部疼痛病人,进行C型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比较治疗前后可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及并发症。结果50例病人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不良并发症。结论C型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可选择性地破坏蝶腭神经节内传导痛觉的细纤维,而保留对热力耐受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方法,且无不良并发症。

  • 标签: 蝶腭神经节 射频热凝治疗 C型臂 头面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的小儿上肢手术180例,分为A、B、C组,每组60例,A组采取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丛神经阻滞;B组为气静联合麻醉气管插管;C组为单纯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观察三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①三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术中全麻药的使用量显著减少。③A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躁动、呼吸平稳程度、术后患儿疼痛程度等显著优于B、C两组。结论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显著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和气静联合麻醉气管插管,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全静脉麻醉 氯胺酮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上肢手术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各50例。给予A组患者应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给予B组患者应用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C组患者则采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麻醉效果方面,三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麻醉不良反应发现,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在实施B超引导下腋路丛神经阻滞的过程中应该应用小浓度的麻醉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会对麻醉效果造成影响。

  • 标签: B超引导 罗哌卡因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以国内外研究高良姜的文献为依据,对高良姜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综述,并对高良姜中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ACA)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可以作为新药开发的应用前景展望。

  • 标签: 大高良姜 化学成分 ACA药理作用 新药研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间沟联合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肌间沟联合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1组患者行单纯的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2组患者行单纯的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评价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1.66%,对照1组为75%,对照2组为79.16%,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平均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麻醉 腋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