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使用免疫球蛋白时机,研究并评估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我科收治7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诊断明确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70例川崎病患儿中,完全性川崎病55例,不完全性川崎病15例,其中合并冠脉损害12例,其中完全性川崎病为16.36%(9/55),不完全性川崎病为20%(3/1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性川崎病的5大临床症状显著高于不完全性川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在诊断明确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在治疗效果和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性川崎病因临床症状典型,容易诊断,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由于缺乏诊断金标准,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可大大减少,治疗效果和完全性川崎病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 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其预防策略的实施成效进行深入观察。方法 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6名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这些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被平均分配到两个不同的组别: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则为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3名患儿,对照组的患儿接受了标准的常规护理服务,而研究组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对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研究组在遵循医嘱服药、保持合理饮食、口腔及皮肤的自我护理以及定期进行复查等方面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川崎病患儿而言,采用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的评分,且其效果明显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96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不典型川崎病,对照组患者为典型川崎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BNP、WBC计数以及CRP的实验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存在部分差异,可以通过部分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加强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能够在早期进行疾病诊断,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100例,均为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与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观察组,n=50)。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ZgA、ZgG、IgM水平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清IgA指标、IgG指标、IgM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基础上,取丙种球蛋白加用,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2例。其中参照组川崎病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川崎病患儿则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参照组川崎病患儿(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改善小儿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避免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简介:浙江省台州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其前身为1901年的恩泽医局和1946年的台州公立医院,现有临海和路桥两个院区,开放床位1500张,职工1889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02人,硕博士1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入选浙江省“跨世纪人才工程”4人.台州市重点学科带头人24人。拥有台州市20个重点学科中的16个,2005年门诊149万人次.出院5.87万人次。是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及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友好医院。2002年始.接收外国医学博士生来院实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期间确诊的川崎病患儿68例,作为KD组,同时选取同期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70例,作为IKD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及CAD发生情况,据此分析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早期诊断方法。结果IKD组患儿的持续发热时间,明显比KD组更长,P<0.05;IKD组患儿的结膜充血、皮疹、手足硬肿、口腔黏膜充血发生率,均明显比KD组更低,P<0.05;IKD组患儿的卡疤红肿率,明显比KD组更高,P<0.05。但两组患儿的发热、肢端脱皮、淋巴结大、肛周脱屑发生率均相当,P>0.05。IKD组患儿的WBC、CRP,都明显比KD组更高,P<0.05;但两组患儿的PLT、ESR、Alb、ALT、血钠、Hb等值均相当,P>0.05。两组患儿的心电图异常率均相当,P>0.05。IKD组患儿的CAD发生率,明显比KD组更高,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临床诊断时需在临床表现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误诊和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解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川崎病的整个病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们医院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在此期间在我院儿科诊断收治的84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在患儿入院诊断、治疗期间、随访期间都对患儿实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检查,进而分析川崎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表现。结果:84例患儿实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有72例患儿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占比85.7%,男性有40例,女性有32例,在72例川崎病患儿当中,其中45例冠状动脉扩张当中,有单纯左侧冠状动脉扩张20例,单纯右侧冠状动脉扩张15例,左右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0例,还有5例合并右室增大,3例合并全心增大。其中72例心脏患者中,合并心包积液有7例,经过治疗症状都慢慢恢复正常。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贯穿川崎病的整个诊断治疗病程,可以观察和检测患儿有无冠状动脉、二尖瓣以及三尖瓣反流的症状,以及相对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有效的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病理改变以及预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