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2.12期间收治的204例患儿,按照患儿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102例,2022.1-2022.6)及观察组(102例,2022.7-2022.12)。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抗生素监督治疗,比较以下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患儿实行抗生素监督治疗,能显著提升患儿安全性,提高患儿以及其家属满意度,并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故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56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样本,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含28例,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与研究组(亦含28例,实施护理干预)。随后,收集并比较了两组患儿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效果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枕秃现象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其枕秃现象的发生,展现出更优的护理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QCC(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疫情期间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率的研究。方法选取我科 2020 年 1 月27日~ 2020 年 2 月14日内接到检验科通知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149例为研究,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率的原因、设定目标值、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有形与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 QCC 活动后咽拭子标本不合格率为1.22%较活动前的8.72%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圈员在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 品管手法8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 QCC 活动不仅降低了疫情期间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不合格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 260 例呼吸内科患者,对所选患者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以此为依据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选患者中共有 242 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到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所选患者人数的 93.08% ;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抗生素主要有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及阿奇霉素等;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多会同时应用一种或是两种抗生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及头孢他啶等药物使用不合理。 结论 :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抗生素滥用情况时有出现,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静脉留置针在产科静脉滴注缩宫素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 院 201 7 年 8 月至 201 9 年 9 月 间产科收治的 需静脉滴注缩宫素患者 240 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 双盲法将其 分为 常规组 和 试验组 , 常规组 120 例、试验组 120 例 。 其 中 常规组患者行头皮针输液,试验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输液 。 对比二组静脉炎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P > 0.05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组的 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常规组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多 , 差异显著 ( P<0.05 ) , 具有 统计学意义。 结论:静脉留置针在产科静脉滴注缩宫素中 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 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少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诺和胰岛素笔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短效胰岛素皮下停留的合适时间。方法选择2010年1-8月使用诺和笔注射短效胰岛素患者200例,注射8U患者100例,注射12U患者100例,早餐前遵医嘱剂量注射胰岛素,第1天针头在皮下停留6s,第2天停留10s,第3天停留15s,观察漏夜情况。结果不同注射剂量在不同停留时间的漏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8U胰岛素在停留10s可有效减少漏液,而延长至15s时,所有患者均无漏液:注射12U胰岛素在停留6s与10s时,均有漏液,停留15S时漏液较少。结论注射8U胰岛素时最佳停留时间为15s,注射12U胰岛素时停留时间以15s为宜,但最佳停留时间有待进一步探讨。注射剂量增大时,延长皮下停留时间可减少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