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公开发表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的59例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导致变态反应的案例比较常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
简介:目的研究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7年6月之间收治的需要接受抗炎治疗的患者,并从中选择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够有效地提高抗炎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巴氯芬,实验组增加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显著改善,而其中实验组各项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实施巴氯芬联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确切,可改善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4-2021.11月我院收治30例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常见皮疹、瘙痒,其次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头晕、头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白细胞和粒细胞变化,偶见药物热、过敏性休克。患者多在滴注过程中出现典型过敏症状,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及皮肤湿疹样改变等。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较为常用,效果确切,但是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需要注意。
简介:摘要:探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60例使用过苏州二叶生产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的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发热温度、发热持续时间和主要症状,分析患者使用药物的天数和用量。结果:患者用药后,多数患者出现38.5℃以上的温度,使用药物的天数在7~14天的患者占比70%,单位累计用量1.4~2.8g/kg的较多,可以看出出现发热情况与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有部分患者使用退烧药物后,仍然出现频繁发热的情况,少数患者没有使用退烧药物。所有患者中,停止用药后,未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30例,使用其他同类药物的患者22例,转用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患者8例。停用药物两天,体温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致药物热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与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密切相关,需引起临床医生对药物热的了解和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如DB-1 30m×0.53mm×5.0µm或极性相近的色谱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00℃,维持2分钟;再以每分钟2℃的速率升温至120℃;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5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60℃;进样口温度为220℃;氮气流速为每分钟2ml;顶空瓶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30分钟。结果 空白溶剂、供试品溶液不干扰1,2-乙二硫醇的测定;1,2-乙二硫醇在线性浓度3.07µg/ml~45.93µg/ml范围内,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检测限为1.54µg/ml;定量限为3.07µg/ml;平均回收率在96.80%~114.43%之间,RSD为5.64%;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 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含量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如DB-1 30m×0.53mm×5.0µm或极性相近的色谱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00℃,维持2分钟;再以每分钟2℃的速率升温至120℃;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5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60℃;进样口温度为220℃;氮气流速为每分钟2ml;顶空瓶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30分钟。结果 空白溶剂、供试品溶液不干扰1,2-乙二硫醇的测定;1,2-乙二硫醇在线性浓度3.07µg/ml~45.93µg/ml范围内,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检测限为1.54µg/ml;定量限为3.07µg/ml;平均回收率在96.80%~114.43%之间,RSD为5.64%;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 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依替巴肽中1,2-乙二硫醇含量的检测。
简介:目的:建立中药玄参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提出特征性有效成分哈巴俄苷的含量限度建议.方法:UltrasphereODS分析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醋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20:80→50:50)(20min,流速为1mL@min-1,室温,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哈巴俄苷与肉桂酸回收率分别为97.13%和99.38%,RSD分别为0.80%和0.51%,全国20份商品饮片和8份不同产地完整药材中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含量分别为0.041~0.244%和0.012~0.068%.结论:本文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玄参的质量控制.建议规定玄参中哈巴俄苷含量应不低于0.05%.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TZ)改良输注(延长2-4h或持续24h输注)与传统输注(0.5-1h输注)治疗严重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Medline、ScienceDirect、CNKI、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PTZ改良输注方式的临床研究,辅以手工检索。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5项临床研究。改良输注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输注组[RR=0.76,95%CI(0.63-0.92),P=0.004;I2=0%],改良输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输注组[RR=1.11,95%CI(1.01-1.22),P=0.03;I2=53%],而细菌清除率[RR=1.29,95%CI(0.76-2.21),P=0.35;I2=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RR=1.22,95%CI(0.71-2.12),P=0.47;I2=0%],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延长或持续输注PTZ可以降低感染治疗的死亡风险、提高临床有效率。
简介: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66例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选用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所取得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数值低于治疗前数值,观察组所取得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
简介:1例49岁男性患者,因白癜风就诊于某皮肤专科医院,给予口服补骨脂颗粒(10g,bid),驱白巴布期片(3片,tid)等药物治疗,治疗后第30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58.2I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4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6.0IU·L^-1,无乏力,无黄疸及皮肤、黏膜出血,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无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治疗后第32天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ALT1190IU·L^-1,AST2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2IU·L^-1,当日收入院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复合辅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保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入院治疗36d复查肝功能示:ALT48IU·L^-1,AST25IU·L^-1,γ-谷氨酰转移酶32IU·L^-1,患者治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