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初年乃是中国法律大变动的时期,由于国会立法成绩有限,在司法与执法过程存在很多法律漏洞;作为司法机关的大理院不得不通过抽象的判决例和解释例来进行“司法续造”。针对选举诉讼这一高度政治化的案件类型,大理院准用民事诉讼程序,通过行使终审权与司法解释权规范了诉讼程序、澄清了选举规则。在这个过程,大理院顶住国会、行政机关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压力,在兼顾人民的诉讼权利与选举制度公正有效的同时,努力落实国家选举法制的统一。据统计,在民国北京政府大理院2012件解释例与3900余个判决例,涉及议员选举纠纷的有50件司法解释与72个判例要旨,由此可以分门别类地研究当时最高司法机关在相关领域的“法官造法”。

  • 标签: 大理院 选举诉讼 判例要旨 司法解释
  • 简介:目前,我国在离婚诉讼出现了许多虚假调解的案件,这些案件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也违背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要严厉惩治这种行为,不能让法律变成帮助不法分子获得利益的工具。本文则针对离婚诉讼虚假调解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

  • 标签: 离婚诉讼 虚假调解 法律规制
  • 简介: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司法建议制度进行了完善,但在法律效力方面依旧存在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这项制度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得司法建议能够发挥其优势,提高行政机关的科学管理水平,督促其健全规章制度,最终达到预防纠纷和犯罪的目的。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 司法建议
  • 简介: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彭建平认为:一、《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提出书面申请。”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实践中有二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依据是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如何理解的复函》、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对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之日,依据是《劳动法》第82条。以第二种观点较妥。因为国务院和劳动部办公厅的规定未被后颁布的《劳动法》吸收,劳动部的规定显然有悖《劳动法》的立法本意,而“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与“争议发生之日”不管从文意还是从逻辑角度都不能划等号。

  • 标签: 《劳动法》 劳动争议 行政诉讼法 中国
  • 简介:【摘要】法谚有云:“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一语道破了举证责任在所有诉讼的关键性地位。税务行政诉讼作为“民告官”的一种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在纳税人和税收征管机关之间合理的分配举证责任,以兼顾纳税人合法权利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税务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有利于增强税收征管相对人税法上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关键词】行政诉讼税务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 标签: 中的举证责任 税务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中的
  • 简介:  (二)口供的真实性、任意性与口供规则  当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口供在诉讼作为证据使用时,  口供的真实性由法律规定的补强证据进行保障,口供补强证据之证明标准的确立

  • 标签: 体系纲 口供规则 规则体系
  • 简介:所谓行政诉讼的时点,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时对相关问题作出评判的时间节点。时间具有一维性,时移则事易。判断事物性质的时点不同,则结论亦将有所不同,甚或大相径庭。行政事件所牵涉的事实及法律状态常处于变动之中,而行政诉讼又关系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界限,判断时点的确定直接影响诉讼的走向与结果。司法审查对有关问

  • 标签: 行政诉讼 司法审查 行政行为 人民法院 法律状态 司法权
  • 简介:当前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存在私权救济倾向。背离了检察机关对公权进行监督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责属性。解决这一倾向,本文认为应从立法、司法等方面重新审视现有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制度,促使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职能真正回归其应有的公权监督定位,在民事诉讼框架内坚守检察机关公益本色,从而推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身份回归。

  • 标签: 民事诉讼 检察监督 职能定位
  • 简介:如证据、证明、怀疑、可能的原因、显而易见的证明、推定、情况证据、令人满意的良知、道德上的确定性等,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是证明标准研究需要面对的问题

  • 标签: 简评英美 英美诉讼中 证明标准
  • 简介:<正>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是当今各国民事诉讼方式的基本分类,英美法系国家多采当事人主义,大陆法系多采职权主义.我国民事诉讼属何种方式,理论界鲜有探讨,更无定论.依笔者之见,我国民事诉讼属超职权主义诉讼方式,并由此产生了不少弊端.本文拟就此作些分析,并企望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超职权主义的几种表现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双方当事人 超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诉讼方式 法院
  • 简介:主要体现在被告应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提事实的存在,被告首先要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者合理性应当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

  • 标签: 中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 试论行政诉讼
  • 简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核心,诉讼活动的进行以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为中心。刑事证据在刑事诉讼一直都处于关键性地位,对于刑事案件的诉讼和审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决定了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因此,证据的合法性应该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此规范取证程序,保证证据的合法性,使案件得到公正地审判。要实现司法公正,首先就要做到程序公正,而合法取证规则的全面适用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刑事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合法取证 司法公正
  • 简介:<正>一、历史背景(一)概论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发现事实真相,这就是说,要查明是不是犯了罪,又是谁犯了罪。查清了事实真相——有罪或无罪——之后,就依法给予处理。一切刑事诉讼制度都以发现事实其相为目的,问题在于采用什么

  • 标签: 被告人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典 辩护权 匈牙利 无罪推定
  • 简介:本文认为,在民事诉讼,管辖权之确定,以当事人起诉时为准。只要在起诉时,法院对某一民事案件拥有管辖权则其在整个诉讼系属对该案件有管辖权。管辖恒定原则之确立不仅具有内在法理依据而且具有必要性。

  • 标签: 民事诉讼 管辖权 起诉
  • 简介:民事侵权案件在举证责任上,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权利人应当就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谁有过错四个要件承担举证责任。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侵权案件,民事法律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本文就对这几种特殊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进行梳理,以得深入认识之效果。

  • 标签: 侵权诉讼中 浅议特殊 特殊侵权
  • 简介:为了克服刑事诉讼重新搜集证据的困难,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诉讼效率,有效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新刑诉法增加了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运用的相关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搜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然而对本条文内容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以下进行具体分析。一、从立法目的理解'可以作为证据

  • 标签: 行政证据 证据诉讼中 诉讼中运用
  • 简介:诉的利益是行使诉权发动诉讼的基础和前提.为制止恶意诉讼的发生,必须准确及时识别当事人对其所发动之诉是否存在诉的利益.明确诉的利益的含义和判断基准是有效辨别诉讼是否存在恶意的基础;而正视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则是判断恶意行政诉讼“诉的利益”的关键.明确诉的利益的识别方法、强化法官的证据调查权力、科学设置当事人的异议程序应是保障恶意行政诉讼“诉的利益”得以正确及时辩识之机制和措施.

  • 标签: 恶意行政诉讼 诉的利益 判断 机制
  • 简介:举证责任是特定的诉讼当事人依法律规定对一定的待征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当事人不尽举证责任(义务)就要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举证责任的性质是当事人因未能履行法定的义务而须承担的一种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 标签: 浅谈诉讼中 诉讼中举证责任
  • 简介:弱势群体问题正在得到社会的关注,对其进行倾斜性的保护也已获得社会的共识,司法在其中责无旁贷,而保护弱势群体更关乎司法之本旨———正义的实现。但从司法层面上看,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需要首先对其做出准确的、符合法学概念规范的、反映民事诉讼实际的定位,进而在民事诉讼为其构建一个平等对话与对抗的舞台奠定基础,而不能简单借用社会学及其他学科的定义,以真正实现接近正义。

  • 标签: 民事诉讼 弱势群体 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