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脂评本与程高本中的尤三姐形象孰高孰低的评价问题,历来存有争议。笔者认为:改塑前后的尤三姐形象内涵有别,各有千秋,应该挖掘其各自具有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而不在于非要比出高下。从人物形象的审美形态层面看,一个是复合美,一个是单纯美;一个是动态美,一个是静态美;一个是前后变化之关,一个是首尾一贯之美;一个是白璧微瑕,一个是白璧无瑕。曹雪芹如此塑造尤三姐形象,是其“正邪两赋”、美丑并举的人物美学观主导的结果,与全书主要人物塑造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高鹗改塑人物所体现出的美学观接近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种美学观主导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容易形成“美则无一不美”的完美形态。
简介:2005年12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代表聚集北京。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第一纪检监察室,国务院国资委纪委,监察部驻国务院国资委监察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中国监察杂志社,国风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构建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奖征文颁奖大会在中央纪委小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中央纪委、监察部与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部门首次联合以征文形式全面系统地探索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理论及有效做法。此次征文活动自2004年10月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国企领导人员和职工群众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截至2005年8月31日,征文办公室共收到征文稿件2895篇,评出187篇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12篇,一等奖25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100篇。另有47个单位获得组织奖。
简介:把"蔡文姬戏剧化",在郭沫若之前的名家是程砚秋的《文姬归汉》,而且认定《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所作,"第十四拍"已成为程派唱腔名段之一。发表公正评价曹操的历史论文,在郭沫若之前至少有袁良义、万绳楠、崔谦、翦伯赞、袁良骏、刘亦冰、王昆仑、吴晗等。从郭沫若本人经历和写作具体进展看,始终念念不忘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综合起来看,"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是创作《蔡文姬》的内在思想基础。评价曹操的文化思潮和迎接建国十周年的社会热潮,营造了"替曹操翻案"和"重睹芳华"的氛围,是创作《蔡文姬》的外部因素。周恩来的口头建议,促成郭沫若撰文"替曹操翻案"、创作《蔡文姬》"替曹操翻案"。三者交融,使郭沫若的《蔡文姬》表现出了创作心境的纠结。
简介: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程伊川的“作文害道”说所包藏的义理蕴涵的全盘揭示与展露,认为二者所关涉的实际上是人的精神生活与圆满的问题。只不过,黑格尔由于沉陷在思辩哲学的传统中,并没有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儒家依道德践履之路却能解决之。本文试图把依道德践履之路而至的最高精神境界称为“美”或美的究竟义,而与艺术分开。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意在不把关与艺术挂搭起来,美是一种实践哲学,人人可行,而艺术则是一种技艺学,属于少数天才。这样便开出了一种理解美的新向度,这种新向度意在强调:即便是一个人没有制作或欣赏艺术的天赋才能,也不失去享受美即诗意人生的机会,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进行任何艺术的活动,但他能够、应该而且必须行走在诗意人生的践履之路与涵养之途中。
简介: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乡村振兴,首先文化要振兴,人心要安定,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先后出台的时候,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以保护传承传统戏剧为契机,正确引导、合理利用,以文化反哺经济,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