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急性肠缺血是指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一种疾病。由于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此病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50%-70%,早期明确缺血的严重程度并施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诊断肠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磁共振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分辨率成像使磁共振检查在显示缺血肠壁以及定量评估缺血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主要对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剂增强成像、分子影像技术、血流定量成像以及血氧定量成像评估急性肠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急性肠缺血 弥散加权成像 对比剂 分子影像 定量成像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中枢神经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及预后缺乏客观指标。MRI技术为深入研究PPD神经病理机制和神经影像学异常提供了重要工具。作者就多模态MRI技术对PPD患者的脑影像研究做一文献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其进展。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脑功能 进展 磁共振成像,多模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诊断标记、疗效预测并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合"恐惧网络模型"假说回顾了近5年关于P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发现PD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异常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恐惧网络模型",更广泛的脑区(如背侧扣带回、额顶颞叶皮质、脑岛、纹状体、感觉运动相关脑区和小脑)与杏仁核等经典脑区共同构成了拓展的恐惧网络。其中,杏仁核、岛叶、内侧前额叶以及感觉运动网络(somato-motor network,SMN)、小脑是PD区别于其他常见焦虑障碍的特异性脑区。而恐惧网络模型所包含的额叶-边缘环路的活动变化可预测不同方法治疗PD的疗效,完善了PD的恐惧网络假说,更精细识别了可用于PD精准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为最终实现PD的个性化诊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惊恐障碍 磁共振成像 生物学标记 恐惧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磁共振放射检查的患者112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SAS、SDS)评分以及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磁共振放射检查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情绪,使检查顺利完成,减少检查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磁共振 放射检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非自杀性自伤多见于青少年人群,是未来发生自杀行为的最强预测因子之一。目前非自杀性自伤机制不清,诊断和治疗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标记,是临床诊疗亟需解决问题。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探究非自杀性自杀影像学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对非自杀性自伤的磁共振影像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评价。研究发现不伴其他精神障碍的非自杀性自伤人群表现出眶额、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腹外侧前额叶、杏仁核、扣带回、缘上回、杏仁核、海马、脑岛、胼胝体、丘脑、壳核、背侧纹状体、楔前叶和右侧颞叶异常,这些区域是情绪处理、决策、认知和运动相关的核心脑区。存在其他精神障碍(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障碍)的非自杀性自伤人群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表现不全相同的损害模式,表现出特定情绪网络、决策、社会认知、运动相关脑区的异常。本文结果可为以后研究非自杀性自伤磁共振影像学机制提供帮助。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结构 功能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磁共振检查应用在女性盆腔脓肿诊断对检查准确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参与者=100例本院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女性盆腔脓肿患者,患者接受两种方式检查,其中CT检查为对照组,MRI检查为观察组,按照检查结果给予其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种检查的准确率展开比对。结果:进行2组检查准确率比对,实验组检查后确定无卵巢巧囊,4例患者为畸胎瘤,87例患者为细菌性脓肿,其余9例为结核性脓肿;对照组认为11例卵巢巧囊,7例患者为畸胎瘤,75例患者为细菌性脓肿,其余7例为结核性脓肿,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值范围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检查准确率 盆腔脓肿 CT 女性
  • 简介:摘要人脑语言的加工处理机制复杂且涉及运动、感觉、认知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多语系统的产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大脑语言功能的技术也日渐广泛。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探索语言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双语、多语与脑内在神经相关网络之间的关系中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对近年来fMRI在人脑语言功能区的定位、语言偏侧化、失语者及双语者、多语者脑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语言 功能区 偏侧化 双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接收的颈椎病患者中选择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三种检查,比较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颈椎曲度异常以及椎间隙狭窄而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对于钩突增生以及骨性椎管狭窄而言,CT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检查,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的检出率最高,效果最好,CT检查检查有所偏向,应在考虑受检者家庭条件、病情的情况下建议合理进行检查。可以通过进行初步检查,如检测结果不能确诊再进行其他两种方式的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CT和磁共振 颈椎病 诊断 临床价值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与采用并行采集(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 技术的压脂T2加权自旋回波(T2 weighted turbo spin echo imaging,T2WI TSE)序列进行比较,评价同时多层成像(simultaneous multi-slice,SMS)技术用于大腿肌肉磁共振压脂T2WI TSE序列的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研究共纳入正常志愿者19例及因病情需要行大腿肌肉磁共振检查的患者8例,共27例受试者。采用3.0 T磁共振进行检查。在同一次检查中,分别采用使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及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对受试者的大腿进行轴位扫描。采集时间分别为:使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1 min 20 s,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2 min 28 s。获得的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测量。在两组图像中相同的层面测量大腿肌肉的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测量位置为右侧股内侧肌,ROI面积1 cm2。分别计算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SNR=SI/SD。同时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采用5分法。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图像的SD及SNR进行比较,P<0.05时,认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两组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P<0.05时,认为两组图像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同时评价不同观察者判断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6时,认为不同观察者间一致性好。结果采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其噪声明显低于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1.37±0.25 vs. 1.57±0.33,P=0.032);两组图像SNR无显著差异(41.50±15.75 vs. 46.23±10.89,P=0.085)。2名观察者对两组图像给出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观察者1,P=0.317,观察者2,P=0.527),两组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采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ICC=0.75,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ICC=0.782)。结论采用SMS采集技术对腿部肌肉进行压脂TSE扫描,与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SE序列比较,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不降低SNR,可获得类似的图像质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同时多层成像 并行采集 大腿 肌肉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肝硬化内结节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肝硬化内结节患者72例,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若患者为一般肝硬化内结节,则T1W1信号为稍高或者相似信号,T2W1信号大部分是低信号;若患者为肝硬化内再生结节,则T1W1一般是高信号,T2W1信号是相等或者低信号;若患者为肝癌结节则T2W1信号是高信号,T1W1信号是相等或者稍低信号。结论:在肝硬化内结节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可以有效鉴别肝硬化内再生结节与肝癌结节,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结节 核磁共振 肝癌结节
  • 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在颈动脉狭窄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RA,CE-MRA)、四维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Flow-MRA)、零回波时间动脉自旋标记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arterial spin 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zTE-ASL-MRA)、黑血成像技术(black blood,BB)和磁共振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imaging,SNAP)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压缩感知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颅脑磁共振成像在老年急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12月-2021.10月到本院治疗老年急性眩晕的患者共2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诊断精准性。结果:磁共振成像组精准率18/20(90.00%)与金标准组20/20(100.00%)间比对(P>0.05)。结论:运用颅脑磁共振成像诊断模式对老年急性眩晕疾病诊断,精准性颇高。

  • 标签: 颅脑磁共振成像 老年急性眩晕 精准率
  • 简介:【摘要】 目的:重点探讨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核磁共振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依据标准选取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核磁共振检查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质量远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核磁共振检查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查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更精准的定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作为其诊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本文就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临医学科技发展,各种先进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得到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先进诊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弥补了X线、CT技术诊断中存在的不足,为法医临床鉴定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从磁共振成像技术入手,探讨MRI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项工作意义,分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法医 临床鉴定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