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腔积液薄层液基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最佳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有组织学对照的恶性胸水68例,每例选12张石蜡切片,作为A,将每例胸水用薄层液基细胞术制片36张,随机平均分成B、C、D三,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的诊断准确率是100%,B准确率是98%,C准确率是92%,D准确率是90%,A和B的准确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A的准确率要比C和D高(P<0.05)。结论此次研究中,B组方式比C、D优秀,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腔积液癌细胞的诊断和鉴别,在数量有限的TCT涂片中能够发挥比较好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癌 体腔积液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抗原修复 退色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82例肝脏穿刺组织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82例患者划分为实验与常规。常规采取常规HE染色处理,实验采取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检查。统计并对比两患者的切片质量与确诊率。结果实验患者的切片优良率(97.56%)相对于常规患者的切片优良率(78.05%)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优良率数据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患者的确诊率(39例,95.12%)相对于常规患者的确诊率(31,75.61%)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优良率数据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有着显著的影响,能够显著提升切片的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确诊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的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从微血管生成的变化和规律来探寻最佳的低氧训练模式。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运动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天,运动量由第1周的运度为15m/min、持续时间为25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m/min、持续时间为50min,低练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500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一、三、五在常氧下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环境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800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600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图象分析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光密度水平、表达面积进行计数和检测。结果:CD34可较好标记心肌组织微血管,其中低氧训练有大量的CD34蛋白表达。结论:低氧训练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其中高住高练低练这一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效果最好。

  • 标签: 低氧训练 心肌组织 血管生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临床与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关联。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组化SP法对100例患者术后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和患者临床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小于2cm患者ER与PR表达率较高,C-erbB-2表达率较低;年龄小于50岁或临床Ⅰ期患者PR表达率较高,晚期患者C-erbB-2表达率较高;P53和Ki-67阳性表达和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53和Ki-67、VEGF阳性表达和C-erbB-2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和C-erbB-2等指标和P53、Ki-67、VE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经过检测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化指标 临床关联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将来临床的诊治率。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4例18~79岁GIST病患进行检测。并对其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74例研究资料中,CD117阳性率与CD34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而恶性间质瘤与交界性、良性间的肿瘤直径比较,却有极大差异(P<0.01)。结论在间质瘤诊断中,CD117、CD34是否标记为阳性具有极强的GIST诊断依据性,却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指标。但是,GIST的良恶性却与其直径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病理
  • 简介: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太鼠内脏动、静脉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染色强度变化,探讨NO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应用两种NOS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内皮型(eNOS)和诱生型(iNOS)NOS的变化特点.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肝硬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iNOS和eNOS染色强度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以eNOS增加更为明显。而两门静脉(PV)NOS染色强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SMA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PV(P<0.05)。结论:NOS在内脏血管表达增多.以及在SMA的表达高于PV,提示NO可能主要通过扩张内脏动脉、增加内脏血流量而参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 标签: NOS 肝硬化 内脏 大鼠 PV 血管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有效的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的综合检验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病理技术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不断总结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的提高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免疫组化 质量控制 病理技术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取的108例肝脏穿刺组织随机分为两,对照54例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54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之后观察两切片情况。结果观察切片优良率、准确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有效提高切片质量并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肝脏穿刺组织 免疫组化染色 常规HE染色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大体标本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表现及病理特点,采集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验,检测标本中瘤细胞(CD117)、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SMA、Ki67、S100蛋白分子阳性表达。结果肉眼下观察大体标本,可见直径0.7~10.8cm大小肿瘤,其主要位于黏膜基层、下层、肠系膜上及浆膜外。其中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级患者肿瘤于消化道内以膨胀性方式进行生长,其边界清晰,无包膜,部分有假包膜,切面质韧,主要呈灰白色,局部呈灰红色;中高度危险分级患者瘤体呈息肉状,质地较软、有出血,存在坏死及囊性病变。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其次为上皮样细胞型、混合性细胞型、圆形细胞型。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D117、CD34、SMA、S100、Ki67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28.33%、36.67%、36.67%,其中CD117、CD34同时阳性表达率71.67%。22例Ki67阳性表达患者中高度、中度、低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患者分别为8例(72.73%)、6例(40.00%)、7例(25.00%)、1例(16.6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细胞和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阳性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据,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以提高判断,对于GIST肿瘤细胞的证实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胃结肠癌中不同组织形态区域的免疫组化表达。方法对14例胃癌和16例结肠癌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CEA、CA19.9、p53、c-erdB-2、Ki67和TopoⅡ的表达状况。结果胃结肠癌中的不同形态区域之间在CEA、CA19-9、p53和c-erdB-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仅黏液腺癌区域中Ki67和TopoⅡ的表达高于管状腺癌的区域(P〈0.05)。结论Ki67、TopoⅡ在胃结肠癌组织的不同形态区域内的表达,表明了不同区域内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不同,

  • 标签: 胃癌 结肠癌 形态学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肿瘤病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肿瘤患者分组,研究行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对照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结果:护理后,研究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两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肿瘤患者行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有效提升肿瘤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病理 临床价值
  • 简介: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正常雄性小鼠颌下腺的分布。结果发现染色颗粒位于颌下腺颗粒纡曲导管和纹状导管细胞,呈棕色。提出NGF在颌下腺的分布与其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重视质量控制后的情况。方法 用2020年4月-2021年5月院内需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的72份样本,随机均分两,各36份。参照常规制片,观察在制片时融入质量控制,比较制片良好率。结果 实施后,观察的制片良好率高于参照,体现差异(P<0.05)。结论 质量控制能保障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增加制片良好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将质量控制应用于免疫组化病理制片技术,比较并分析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们主要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投掷硬币的方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50例,传统方式进行免疫组化制片),以及研究(50例,质量控制进行免疫组化制片),比较上免疫组化制片的优良率。结果:研究制片优良率为92%,远高于对照的70%(P < 0.05)。结论:对于需进行病理学免疫组化制片的患者而言,采用质量控制可增加制片过程中的细节,有效提高免疫组化片子的质量,可为疾病的诊断奠定更为夯实的基础。

  • 标签: 质量控制 免疫组化 准确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院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并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切片制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有效提高病理检测的切片质量,使病理诊断的准确度得到提升。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监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超声科实施粗针穿刺的患者切片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月,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100例,对照100例,观察切片采用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对照切片进行HE染色,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比观察与对照的准确性。结果:从数据可见,在类型数量方面比较两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术中冷冻切片HE染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快速诊断,然而,由于某些肿瘤细胞在HE染色组织形态学上的相似性,该方法易漏诊、误诊,甚至造成患者二次手术或医疗事故。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工作中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但其染色时间长,无法在术中及时提供诊断结果。而术中冷冻切片HE染色结合快速免疫组化染色可大幅提高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从术中快速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史、应用场景、技术要点和优缺点等多方面阐述了此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