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目的通过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最终ABO血型确认鉴定,并和初筛血型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血型初筛鉴定的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血型初筛鉴定的准确性。方法对安阳市中心血站2012-2014年采集的19031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将初筛和最终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0310份血液标本中血型初筛错误571例,占0.30%(571/190310);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初筛错误439例,占76.88%(439/571);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初筛错误132例,占23.12%(132/571);每年1、7、8月份和其他月份血型初筛错误率比较,x22=80.86、56.18、56.63,P〈0.05;团体与非团体献血的血型初筛错误率比较,2012年x2=30.02,2013年x2=18.09,2014年X2.110.75,P〈0.05。结论ABO血型初筛鉴定影响因素多,人为因素为首要因素,环境温度对血型初筛鉴定有影响。应严格规范操作,改善采血环境,团体或集中采血时应增加人员数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同时强化各环节质量管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保证血型初筛鉴定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对其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的心脏状态。以出现ST段下降时机体有无症状来判断其是否为隐匿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结果175例冠心病患者中,隐匿型冠心病108例(61.71%);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67例(38.29%)。两组患者的ST段变化幅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持续时间更长,两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发生心肌缺血704次,其中176次(25%)发生在凌晨0至早上6点;心肌缺血528次(75%)发生在上午7到10点。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初筛价值,对于及早对患者做出诊断,及早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并探讨有效初筛检验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血站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根据献血者采血前的对丙氨酸氨基移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性抗原等的初筛检测结果结合既往献血确定初筛检验的作用。结果无偿献血者ALT的初筛检验阳性率在逐年的升高,并且HBsAg、抗-TP检测反应相似,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6~8月ALT的初筛检验阳性例数、HBsAg检测反应例数、抗-TP检测反应例数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月份(季节)。结论血站应加强对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性抗原、梅毒螺旋体病毒的抗体等的初筛检验,对于夏季参与献血的献血者在采血时要注意对饮食及作息的问询,严格初筛检验过程,减少对血液的资源浪费现象与避免环境血污染。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校大学生移动机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原因。方法 对北京市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高校移动机采血小板的大学生的白细胞计数(WBC)、转氨酶(ALT)、血红蛋白含量(HGB)、血小板含量(PLT)、红细胞压积(HCT)、乳糜血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7项指标进行初筛分析。结果 1933名大学生移动机采血小板的7项血液初筛指标检出不合格180人次,总不合格率为9.31%;其中WBC不合格率最高为2.95%,其次ALT为2.79%;男生不合格的指标主要是ALT(4.03%)、WBC(2.27%)和乳糜血(1.26%);女生主要是Hb(HCT)(4.17%)、WBC(4.04%)和PLT(1.08%)。结论 WBC和ALT不合格是北京高校移动机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332例初筛阳性标本使用的多种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实验室推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实验的优选方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者的331968份样本进行HIV抗体初筛,332例初筛阳性样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复检,以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第三代ELISA试剂、第四代ELISA试剂以及分别与胶体金组合检测的结果。结果332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经WB试验确证阳性189例。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57.27%,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89.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漏检1例确证阳性标本和1例确证不确定标本;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未发现漏检阳性标本,并检出1例窗口期标本。第四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后,确证阳性符合率较第三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提高了3.91%。结论第四代ELISA试剂用于HIV抗体筛查优于第三代ELISA试剂,尤其是与胶体金的组合,明显提高了HIV检测的确证阳性符合率,并有利于HIV感染窗口期的检测,推荐作为临床实验室HIV优选筛查方案。
简介:摘要收集8例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宁波市各家医院就诊的浙东地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及家庭成员的信息资料,采集8个先证者及家庭成员共8个家系的外周静脉血样本30份(每份标本3ml),采用全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初步筛选出候选突变基因以及突变位点。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的NUP93基因(c.315-316 T > A)、SIGLEC11基因(c.455-456 C > A)以及家系4中发现的NCF2基因(rs13306575,c.436-437 G > A)存在致病性突变,可能参与PBC的发病。其中NUP93、SIGLEC11的基因突变可能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献血者血液初筛出现不合格结果的原因。方法:收集在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期间到本血库内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测结果报告,统计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者血液中的5项指标,分析导致其结果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本血库内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共接纳720名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样本720份,其中经过血液初筛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81份,男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指标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转氨酶异常,女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血细胞比容异常;从调查分析发现,引起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5项,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快速检测不合格和征询不合格。结论: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导致献血者血液淘汰的因素主要为快速检测不合格以及征询不合格,可通过采血前、采血中的健康宣教以及增强巡视来解决。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艾滋病初筛患者的初筛检出阳性情况与HIV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分析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进行艾滋病初筛患者的HIV初筛阳性结果。结果 2016年至2018年该院共进行HIV筛查31490例,HIV初筛阳性72例,确诊阳性59例。总检出率为0.187%,阳性符合率为81.94%。确诊为阳性的患者中男性47例(79.66%),女性12例(20.34%),男女发病比率3.92:1。HIV感染者年龄为17-86岁,以21-30岁为主,其次是40-50岁,80岁以上者极少见。结论 有必要对输血前及手术前住院患者进行HIV筛查,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性。医院必须通过规范检测手段,分析并排除不符合可能原因进一步提高HIV阳性符合率。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艾滋病初筛患者的初筛检出阳性情况与HIV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分析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进行艾滋病初筛患者的HIV初筛阳性结果。结果 2016年至2018年该院共进行HIV筛查31490例,HIV初筛阳性72例,确诊阳性59例。总检出率为0.187%,阳性符合率为81.94%。确诊为阳性的患者中男性47例(79.66%),女性12例(20.34%),男女发病比率3.92:1。HIV感染者年龄为17-86岁,以21-30岁为主,其次是40-50岁,80岁以上者极少见。结论 有必要对输血前及手术前住院患者进行HIV筛查,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性。医院必须通过规范检测手段,分析并排除不符合可能原因进一步提高HIV阳性符合率。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艾滋病初筛患者的初筛检出阳性情况与HIV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分析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进行艾滋病初筛患者的HIV初筛阳性结果。结果 2016年至2018年该院共进行HIV筛查31490例,HIV初筛阳性72例,确诊阳性59例。总检出率为0.187%,阳性符合率为81.94%。确诊为阳性的患者中男性47例(79.66%),女性12例(20.34%),男女发病比率3.92:1。HIV感染者年龄为17-86岁,以21-30岁为主,其次是40-50岁,80岁以上者极少见。结论 有必要对输血前及手术前住院患者进行HIV筛查,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性。医院必须通过规范检测手段,分析并排除不符合可能原因进一步提高HIV阳性符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我站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样本漏检情况,并探讨可能引起漏检的原因。 方法 用ELISA法对我站2022年6~12月30138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其中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用胶体金法进行复检,统计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我站2022年6~12月无偿献血标本共计30138份,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202例,阳性率为0.67%。其中索林检出阳性197例,阳性率为0.65%,万泰试剂检出阳性180例,阳性率为0.6%,索林试剂与万泰试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标本胶体金法复检阳性97例,阳性率为0.32%,分别与索林、万泰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林检测阳性标本S/CO值低于25.314,胶体金法漏检率为100%,高于25.314时胶体金法漏检率为28.68%;万泰检测阳性标本S/CO值低于16.556时,胶体金法漏检率为100%,高于16.556时胶体金法漏检率为25.95%。胶体金法加样40ul检测1 min、5 min、10 min,HBsAg漏检率分别为74.75%、66.83%、59.41%:加样60ul检测1 min、5 min、10 min,HBsAg漏检率分别为71.75%、64.85%、51.98%。结论 ELISA法HBsAg阳性率及S/CO高值阳性率能反映胶体金法初筛漏检情况,判读时间是影响胶体金法漏检率的重要因素。当ELISA法高S/CO值HBsAg阳性标本比例增加时,应提高外采人员初筛操作的规范性,减少HBsAg初筛漏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