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同类型标本中病毒核酸的检出情况。方法调查定点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住院期间采集其鼻咽拭子、粪便、尿液和血液标本,出院后进行随访,采集其鼻咽拭子和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共调查25例COVID-19确诊病例,在住院期间采集其鼻咽拭子、粪便、尿液和血液标本各25份,共100份标本,经检测鼻咽拭子均为病毒核酸阳性,住院期间9例患者粪便中检出核酸阳性,阳性率为36.00%(9/25),尿液和血液未检出病毒核酸。25例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在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鼻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各25份,第7天2例患者检出鼻咽拭子核酸阳性,复阳率为8.00%(2/25),粪便中未检出病毒核酸,出院后第14天鼻咽拭子和粪便中均未检出病毒核酸。结论COVID-19确诊病例住院治疗期间粪便中可检出病毒核酸,出院后部分患者鼻咽拭子病毒核酸复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诊断中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优势。方法:抽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间在我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证为艾滋病病毒阳性的1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在全部140例艾滋病毒阳性者中,艾滋病早期感染者92例、艾滋病中晚期感染者48例。全部研究对象经抗体检测检出129例(92.14%),经核酸检测则检出136例(97.14%),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无意义(P﹥0.05);在早期艾滋病感染者中,经抗体检测检出78例(84.78%),经核酸检测则检出88例(95.65%),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中,经抗体检测检出47例(97.92%),经核酸检测则检出39例(81.25%),诊断准确率为,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抗体检测及核酸检测在艾滋病病毒诊断中均有着优质的效果,能够精确的甄别患者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是,抗体检测及核酸检测在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诊断中各有优势,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检测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咽拭子核酸持续阳性的无症状和轻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肛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5月1日至24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管理病区收治的93例入组前咽拭子核酸持续阳性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疫苗接种、临床症状、病毒感染与肛门采样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咽拭子和肛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及转阴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3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其中男性30例(32.3%),女性63例(67.7%);年龄8~72岁,平均(46.0±16.0)岁;完成2~3剂疫苗接种者65例(69.9%),接种1剂疫苗和未接种者分别为2例(2.1%)和26例(28.0%);存在基础疾病者20例(21.5%),其中高血压〔13例(14.0%)〕及2型糖尿病〔6例(6.5%)〕最常见。无症状感染者24例(25.8%);轻型感染者69例(74.2%),以咳嗽〔50例(53.8%)〕和咽痛〔28例(30.1%)〕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仅6例(6.5%)出现消化道症状(5例为单纯腹泻,1例为腹泻伴呕吐)。在病毒感染第8~16天〔平均(11.55±2.27)d〕同期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咽拭子核酸阳性者79例(85.0%),肛拭子核酸阳性者5例(5.4%)。所有患者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14.7±2.9)d,肛拭子阳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14.2±1.9)d;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7±2.9)d。结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核酸持续阳性的感染者中轻型多于无症状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消化道传播的风险较低,消化道症状与病毒RNA在消化道中存在的相关性尚不确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儿童的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019-nCoV感染确诊儿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隔日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和肛拭子2019-nCoV核酸。流式细胞术检测病程早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中期(咽拭子病毒核酸阴性而肛拭子核酸仍阳性)、恢复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水平。结果共1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女=5∶1;平均年龄(7.0±4.3)岁;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5例,普通型5例,无重症及危重症患者。9例我院初诊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最初呈平行阳性状态,肛拭子排毒中位数时间长于咽拭子排毒时间[32(4.5,45.0)d vs 3(2,9)d,Z=11.0,P=0.010];肛拭子较咽拭子排毒时间差值中位数长25.5(1.5,42.8)d。病程不同时期(早期、中期、恢复期)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4和IL-5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或F,P值分别为8.33,0.016;5.36,0.010;6.56,0.004),但主要在病程中期明显升高。而IL-17F、IL-2、IL-22在病程的早、中、恢复期均有升高,但病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排毒时间较长,尽管尚未确定感染性,但对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Th2细胞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2019-nCoV感染后的非重症感染儿童的免疫应答过程,监测儿童患者的病毒排出情况和细胞因子变化,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4年迪庆州手足口病患者的病毒核酸型别和分布特征,并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迪庆州的手足口病患者378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采集全部患者的粪便作为检测样本,用RT—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迪庆州2014年共检测手足口病患者378例,检测到的病毒类型有COXA16、EV71,没有混合型,检出阳性样本为78例,阳性率为20.63%。其中香格里拉县66例(COXA162例,EV719例,通用12例),占17.46%;德钦县8例(COXA160例,EV710例,通用1例)、占2.11%;维西县304例(COXA162例,EV7127例,通用25例)占80.43%。每年的3~6月为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1~4岁儿童为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结论2014年迪庆州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为COXA16、EV71,无混合型,监护重点时间应放在3~6月,监护重点人群应是1~4岁儿童。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践及生物安全防护实践。方法:随机抽取 2020年 1月 ~2020年 3月 1795例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和及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进行样本采集及检测过程中均采取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1795例受检者肛拭子检测 2例、鼻拭子 1例、肺泡灌洗液 5例、咽拭子 1787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 3例,均由咽拭子样本检出, Ct值分别为 35.80、 36.78及 38.5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简介:目的建立SARS冠状病毒的RT—PCR核酸检测方法。方法合成针对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从SARS病人及疑似病人标本中提取RNA,经反转录和巢氏PCR扩增出相应大小的DNA片段。对这些片段克隆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将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和其它已知冠状病毒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SARS病人痰、咽拭子或血液标本中得到多例RT—PCR阳性片段,其中8个片段经克隆和DNA序列分析证实为SARS冠状病毒序列(同源性100%),而所有参照标本RT—PCR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SARS冠状病毒的RT—PCR核酸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麻疹疑似病例检测,比较分析核酸检测和IgM抗体检测在麻疹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西安市2014—2018年504例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样本的麻疹病毒RNA,ELISA法则检测同时采集的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M抗体。结果504例的疑似病例中,实验室确诊总阳性数133例,其中RT-PCR检测麻疹病毒RNA阳性90例,阳性检出率为17.86%(90/504); 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24例,阳性率为24.60%(124/504);总阳性检出率为26.39%(133/504)。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8,P=0.009)。在出疹后3 d内,ELISA法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结论麻疹实验室检测中应将病毒核酸检测和IgM抗体检测结合使用,以确保实验室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