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根尖周炎患者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根尖周炎患者,均为我院在2021年2月到2022年3月收治,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后植组与同植组2组开展研究,每组予以33例患者,后植组实行拔牙后择期种植牙治疗,同植组则采取拔牙同期行种植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同植组种植体长度、直径与骨吸收水平和咀嚼能力恢复时间均比后植组更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根尖周炎拔牙患者实施同期种植牙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特疼痛度,降低牙槽骨吸收水平,提高咀嚼能力恢复时间,提升种植体直径与长度,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拔牙同期行种植牙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拔牙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择期种植牙治疗。研究组实施拔牙同期种植牙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咀嚼能力恢复时间、骨吸收、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种植牙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咀嚼能力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种植体长度和直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拔牙同期行种植牙治疗根尖周炎患者可提高种植总成功率、种植体长度、直径,效果优于拔牙后择期种植牙治疗,治疗方式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打印三维模型并制作手术导板和个性化钛网。术中应用导航确定手术计划中上颌骨截骨线位置,实施肿瘤精确切除。依据手术计划和腓骨截骨导板引导腓骨塑形,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颌骨缺损。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手术边界安全性,采用术后腓骨位置与术前设计配准颜色梯度图、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评价、开口度和颌间距离评价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效果。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0岁,中位年龄39岁。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例。上颌肿瘤切除和腓骨瓣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腓骨瓣均成活。手术切缘冰冻病理检查共27处,25处结果阴性,2处(同一患者)结果阳性。术后1例患者辅助生物治疗和放疗,2例放疗。术后颜色梯度图显示腓骨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高度吻合,随访半年时4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1例为良。患者开口度2.8~3.2 cm,闭口位腓骨修复区域上下颌颌间距离6.5~10.0 mm。随访14~28个月,1例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局部复发。结论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可以提高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精确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临床远期效果可靠,是当前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高度不足研究的热点。但上颌后牙区相关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文旨在对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因素及并发症的处理三方面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采取同期放化疗和单纯化疗对于进展期胃癌术后病人提供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到安阳市汤阴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进行就诊的进展期胃癌病人10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病人加以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术后同期放化疗进行治疗,一共5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给予剩余一组病人术后单纯化疗进行治疗,一共5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术后同期放化疗进行治疗的研究组进展期胃癌病人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进展期胃癌病人提供术后同期放化疗治疗的整体疗效优于单纯化疗,能够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配电网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源供应商越来越重视中压配电线路线损的管理。从供电质量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减少中压配电线路的损耗来提高中压配电线路的供电质量,让用户利用更稳定、更优质的电。降低中压配电线路的线损可以降低企业的线损,增加电力销售提高公司的效率。因此,从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的角度来看,配电网损耗管理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在配电网管理的经济性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在减重和抗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21例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为单纯减重手术组(9例)和同期联合手术组(12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腰围、BMI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4 P=0.013;F=14.319,P<0.001;F=6.725,P=0.004),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多余体重减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7,P<0.001;t=8.926,P<0.001)。单纯减重手术组患者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P=0.507;t=0.629,P=0.298)。同期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39,P<0.001;t=5.066,P=0.038)。同期联合手术组术后发生1例胃漏。结论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行联合手术与单纯减重手术均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但前者的抗反流效果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期放化疗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路防护以及护理,比较具体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PICC置管患者共计60例,PICC置管患者年龄最低为28岁,最高不超过65岁,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模式。结果: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感染情况比较,其中1周、2周中感染人数分别为2例、5例,感染比例为6.67%、16.67%。对于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进行感染比较,其中对照组、试验组感染中人数分别为4例、12例,整体感染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t=11.025、13.289)p均<0.05。结论:在对
简介:摘要:随着配电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测配电网线损计算变得更为简单方便,结果也更精准。同期线损率是电网企业的核心,直接反映了电力部门的收入和成本。线损率代表了运行中的损失,集中体现生产调度的核心业务管理水平。配电网线损率过高时,要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降低线损。线损率客观反映企业运行管理水平,并且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和利润收入。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方法,对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降低配电网中电能的损耗,实现电网节能发展的目标。本文在传统线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作出了优化改进设计。通过本文的设计,使电力能源得到了充分的合理利用,降低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率与电能损失,为电网实现电力能源节约的目标提供了一定保障。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各个行业都在进行着变革和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电力电能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供电的足量和稳定,供电企业必须对电力系统进行扩容增量,同时供电企业在扩容增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近年来线损问题是电力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电网系统的不断发展,10kV配电网在线损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10kV配电网同期线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瓣膜置换同期行机械瓣三尖瓣置换术后早期与远期结果,并分析轻度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升高患者与中-重度PASP升高患者的术后早期病死率与远期生存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79例成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机械瓣三尖瓣置换的临床资料,术前年龄(45.7±7.8)岁,根据术前PASP程度分为轻度PASP组(≤50 mmHg,38例,1 mmHg=0.133 kPa)和中-重度PASP组(>50 mmHg,41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算患者总体远期生存率、免于血栓形成的概率、免于严重出血事件的概率及免于二次手术的概率,并对比轻度PASP与中-重度PASP升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结果术后早期患者的病死率为8.9%(7/79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及呼吸心跳骤停1例。尽管术后早期中-重度PASP组患者病死率(12.2%)高于轻度PASP组患者(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1.8±31.7)个月(3~115个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算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免于血栓形成的概率、免于严重出血事件的概率及免于二次手术的概率分别为(67.2%±10.6)%、(85.7%±6.2)%、(83.4%±6.9)%、(93.7%±3.7)%。尽管轻度PASP患者远期生存率(78.0±10.6)%高于中-重度PASP患者(62.8±1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机械瓣三尖瓣置换术后早期病死率仍然相对偏高,术后远期轻度PASP患者与中-重度PASP患者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反复发生的心衰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CEA组)及颈动脉支架组(CAS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CEA组42例,平均手术时间(288.81±43.28)min,出血(419.05±127.33)ml;CAS组11例,平均手术时间(251.82±23.16)min,出血(318.18±98.16)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内CEA组出现小卒中4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2例、4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CAS组出现TIA 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在同期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术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应根据病变特点及术者经验选择适合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