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跟骨骨折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以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皮缘坏死、浅表感染等总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影像学结果,降低皮缘坏死、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病症进一步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牵引床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就诊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手法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和实验组(35例,牵引床牵引PFNA内固定治疗),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更长、手术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更高,增长更快,实验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疼痛程度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治疗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需要长时间进行人工维持复位,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再次移位的可能;牵引床牵引PFNA内固定治疗术前准备时间较长,但手术时间短,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3D打印技术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肱骨近端钢板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符合条件的纳入27例,根据术前是否行3D打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量术后X线的数据包括术后颈干角与标准颈干角的差值、肱骨大结节移位距离和肱骨头与肱骨干移位距离,作为评估复位质量的指标。结果:术前行3D打印技术较对照组可以减小术后颈干角与标准颈干角的差值和肱骨大结节移位距离,但术后肱骨头与肱骨干的移位距离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术前行3D打印技术,为临床医生提高一个良好的术前规划选择,可以明显改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复位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3D打印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牵引复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l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牵引复位治疗,实验组40例,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 牵引复位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采取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到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25,传统石膏外固定术)与研究组(n=25,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治疗有效率、踝关节功能及踝-后足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及踝-后足功能均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骨折愈合,改善其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6—2023.5期间于本院治疗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复位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复杂踝关节骨折 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方案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四肢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3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0例患者均接受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37-52个月,均值(46.12±0.25)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程度明显缓解,治疗前(5.45±1.26),治疗1年(3.26±1.26)、2年(2.36±0.26)、3年(1.12±0.11),疼痛程度与术前对比明显得到缓解(P<0.05);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52.36±11.24),术后1年(72.36±9.15)、2年(80.15±6.24)、3年(86.26±5.49),可见术后3年时间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逐渐提高(P<0.05)。结论 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程度,提高踝部功能评分,值得应用。

  • 标签: 腓骨复位不良矫正术 踝关节骨折术 创伤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以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19~2020年收治的AAD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患者均开展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随访两年,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颈椎曲度(C0~C2角、C2~C7角)以及骨性融合状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2年时的NDI值、ADI值、C2~C7角值均小于术前,JOA值、CCA值、CMA值、C0~C2角均高于术前(P<0.05)。患者骨性完全融合率高达100.00%,平均融合时间(9.52±1.85)个月。结论:难复性AAD患者以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康复速度快,且远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手法复位结合前庭康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BPPV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手法复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前庭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眩晕残障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为(7.17±0.2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92±2.31)分。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前庭护理干预治疗BPPV患者的眩晕程度有显著疗效,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复发情况。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前庭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保守治疗应用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65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33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纳入32例,给予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评价组间并发症。结果:较之对照组(21.2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更低,P<0.05。结论:对重症胸外伤患者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守治疗 重症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牵引床仰卧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中应用改良牵引床仰卧位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观察组(抽取对象30例,改良牵引床仰卧位)与对照组(抽取对象30例,牵引床仰卧位),对比2组疗效。结果:同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c臂机的透视次数及显性失血量、术后健侧疼痛不适发生率均较少,且术后 3、6个月Harris评分较高(P<0.05)。 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改良牵引床仰卧为可提升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及病情预后效果。

  • 标签: 体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治疗中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成立,选择资料108例,选择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患者,观察时间点2022年05月~2023年05月,对照法:系统挂号奇偶数字等量对照,对照组集中资料54例,选择常规前庭康复疗法,观察组集中资料54例,选择常规前庭康复疗法+逍遥散加减治疗法。对照不同治疗法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平衡功能、临床相关参数、眩晕障碍以及头昏程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相关参数统计值差异并不明显P>0.05;治疗后,比较对照组P观察组统计的值,有效率显著升高,中医症候积分、平衡功能结果显著改善,临床相关参数改善幅度大,眩晕障碍测评结果显著改善,头昏统计轻度数量更多,P

  • 标签: 逍遥散加减疗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 治疗效果 中医症候积分 平衡功能 临床相关参数 眩晕障碍 头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三合一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5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3例;左侧19例,右侧16例;年龄(6.8±2.5)岁;桡骨头向前侧脱位30例,向前外侧脱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9±9.9)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合一手术治疗。测量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1.5~4.0个月尺骨截骨端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0°±5.9°)、屈曲活动度(128.5°±4.9°)均较术前(-9.3°±18.0°、108.4°±17.3°)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61.5°±19.4°)较术前(72.7°±22.4°)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后活动度(86.7°±4.5°)与术前(81.0°±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93.5±5.2)分]优于术前[(80.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2例,一般2例,优良率94.3%(33/35)。1例患者术后发生再脱位。结论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有显著改善,前臂旋前功能稍有受限。

  • 标签: 儿童 骨折固定术 截骨术 Monteggia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固定疗法用于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9月-2023年8月本科接诊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n=62)。试验组采取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外固定疗法,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疼痛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骨折愈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这两项指标上分析:试验组数据只有(2.51±0.32)个月、(3.39±0.86)d,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4.48±0.73)个月、(7.16±1.05)d,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时间更短(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7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3.87%,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结论: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用手法复位超肩小夹板固定疗法,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病情恢复更快,疗效提升也更加明显。

  • 标签: 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手法复位 价值 夹板固定
  • 作者: 冉俊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今日健康》2022年31期
  • 机构:达川区人民医院(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在2020年5月,截止时间在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在研究开展的时间段内共收治患者40例,将其按照数字表法(以随机分配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组样本量一致,均为2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分别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从两组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进行分析,两组之间的各项数据均存在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而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作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并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后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时间范围2021年5月-2022年11月,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试验组予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评定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低(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减轻患者疼痛度,改善腰椎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我院接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治疗方式,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治疗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