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5例中出现8例(17.78)切口感染、1例(2.22)钢板断裂,总发生9例(20.00);研究组55例中出现5例(9.09)切口感染、2例(3.64)成角畸形,总发生7例(1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通过有限元法对附加钢板髓内钉加固骨折股骨与仅用髓内钉加固骨折股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附加钢板髓内钉固定骨折股骨的有限元模型与仅用髓内钉固定骨折股骨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载荷,分析模型中股骨与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及压力情况。附加钢板髓内钉模型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钢板上,仅用髓内钉固定的模型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股骨上;步行工况下,附加钢板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一个螺钉上为134.7Mpa,比爬楼工况下大。爬楼工况下,股骨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中间的螺纹孔上为55.9Mpa,比步行工况下大。与仅用髓内钉固定相比,附加钢板髓内钉固定更加稳定,股骨上的应力均匀且小。
简介:目的探讨带襻钢板结合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采用带襻钢板结合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12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49岁,平均32岁。12例均为直接暴力致伤。RockwoodIII型7例,IV型4例,V型1例。左侧7例,右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7个月,平均7个月。对上述12例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采用VAS疼痛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的疼痛及功能。肩关节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活动度亦被观察记录,并与健侧进行比较。结果12例均获随访,平均12(6-18)个月。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均获得纠正,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再脱位。术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89.4±5.8)分,较术前(52.3±10.3)分,显著改善(P=0.003),VAS疼痛评分(0.4±0.2)分,较术前(2.4±0.6)分,显著降低(P〈0.001)。随访终末时,患侧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襻钢板结合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既提供了与原韧带相似的生物活性,又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就手术切口长度、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均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但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法的临床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国人胫骨干骺角以及胫骨髓内钉对于胫骨关节面的切割作用,以期待建立胫骨干骺角与胫骨髓内钉选择的数学模型。方法随机收集14周岁以上正常胫骨长距CR标准侧位片100例,用于干骺角测量,并做统计学研究。应用CT三维成像模拟置钉及切割测量软件Mimics17.0做切割模拟研究。结果100例胫骨测量结果,其中干骺角最小角度8.12°,最大36.23°;平均21.24°±5.63°。CT模拟切割结果为在内置钉直径相同时,干骺角角度越小,切割面积越大。结论国人胫骨干骺角平均为21.24°±5.63°;在内置钉直径相同时,干骺角角度越小,切割面积越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表现。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用PFNA技术治疗方案,结合病案资料评价疗效。结果40例患者,手术时间(51.21±12.15)min,术中出血量(115.41±46.52)ml,合并症3例。结论PFNA治疗技术的优势在于适合于老年人股骨结构组织恢复,修复性好、创伤影响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54例,DHS组50例,其中PFNA组治疗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DHS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达92.2%,DHS组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优,能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和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取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0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对照组患者优5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肩锁关节再次脱位,并发症发病率为6.3%;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肩锁关节再脱位,2例克氏针松动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究。方法A组(髓内钉组)患者在利用C臂机插入髓腔导针,置入适合的主钉,到关节面下置入导针。B组(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患者沿股骨颈方向选取合适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将导针自钢板上端钻入股骨头、颈内。利用C臂机,选取合适位置,拧入适合的螺钉使其与并与钢板进行有效锁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锁定钢板组患者,表明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式由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式。进一步对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并进行改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