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远程监护技术与三维心电散点图技术相结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借助远程网络技术传送3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海量心电数据)资料;采用非线性理论的Lorenz散点图分析法,经计算机处理,将直观的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并将分析软件转换为三维模式,从长程心电数据中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时刻、持续时间和频率。结果三维彩色心电散点图色彩鲜艳、立体感强,不仅直观展示了心律失常的类型与严重程度,而且显示了心律失常发生的时刻、持续时间和频率。结论三维心电散点图是快速准确分析动态心电图的新方法,兼有时间散点图与Lorenz散点图各自的优势,适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在我国PICC置管患者当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开始于2021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在研究时间内以本院picc置管患者共,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于11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通过进行密封抽签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每组平均分配55人,A组使用X线定位法,B组使用心电定位法,并且根据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一和观察组二,观察组一使用心电定位法加术后x线定位法,观察组二则只采用心电定位法。结果:通过对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来最终确认。结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评判(P<0.05),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不仅定位准确,可靠安全,相对于传统的X光片定位,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并且在置管也并没有本身相关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和推广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在我国PICC置管患者当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开始于2021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在研究时间内以本院picc置管患者共,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于11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通过进行密封抽签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每组平均分配55人,A组使用X线定位法,B组使用心电定位法,并且根据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一和观察组二,观察组一使用心电定位法加术后x线定位法,观察组二则只采用心电定位法。结果:通过对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来最终确认。结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评判(P<0.05),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不仅定位准确,可靠安全,相对于传统的X光片定位,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并且在置管也并没有本身相关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和推广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 本项目旨在研究可穿戴心电设备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观察患者在心脏康复运动中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同时观察患者实际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8月-2021年10月间50例心血管疾病进行居家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应用可穿戴心电设备进行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设定康复训练时的靶心率,并且同步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发现运动过程中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对照组常规进行康复训练,依据患者在院内心肺运动试验制定运动处方,设定运动强度、时间、频率进行居家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12周临床观察研究,对比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心肺运动评估,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以评估可穿戴心电设备在心脏康复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在临床症状及心肺运动评估显著改善(P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一款可穿戴腕式心电记录仪和一款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仪的心电监测记录结果,评估前者的幅频响应的准确性和两款记录仪的人体实测信号的一致性。方法输入两组标准信号,幅度为1mV,频率分别为5Hz和10Hz,对比标准信号输出;选取6位志愿者受测者分别佩戴两款记录仪设备,将获取的心电信号(QRS波振幅和波宽,T波振幅和波宽,QT间期)进行对比。结果第一款记录仪有较好的幅频响应特性;通过分析波形特征,未发现两种记录仪设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一款可穿戴腕式心电记录仪有较好的幅频相应特性;并且人体实测的ECG波形与已通过CFDA认证的第二款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仪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