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简单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入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美常安及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在开展治疗八个星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疗效评定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colitis,epigenetic,DNAmethylation,Histone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具有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不规律的作息,导致20-30岁群体高发该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位置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可延伸至降结肠和整个结肠,病理表现为糜烂、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在欧美等地发病率仅为0.01%,患病率约为0.2%,然而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众多,且呈上升趋势。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以及激素等治疗和环节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停药后复发或者治疗无效的情况,需要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起到缓解作用,甚至要通过外科手术,这就成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而RUC的诊治也成为临床的一大难题。以下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治做出综述。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病变在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呈连续弥漫性分布。病变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在临床上,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在排除急性自限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在临床中,不典型病例者,容易造成误诊,本文针对我院发生的3例溃疡性结肠炎的误诊案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 收取 2018年 1月 ~12月我院收治 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 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病变仅累及直肠 5例,直乙结肠 10例,左侧结肠炎 8例,次全结肠炎 1例,全结肠炎 1例,升结肠病变 1例。 26例患者经过及时的诊断与精心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复发病是疾病类型的主要一部分,对该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能降低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药益气清肠汤在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取2018年5月—12月我院72例UC患者档案资料,以数字均衡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给予中药益气清肠汤与美沙拉嗪治疗,评估2组临床治疗状况、生活质量评分、不适反应状况。结果两组相较而言,实验组临床治疗状况更好(77.77%VS58.33%),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适反应状况更少(5.56%VS22.2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益气清肠汤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引起的身体不适,临床应用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