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39岁,于密闭空间内被汽油火焰烧伤,30min后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躁动,体温37℃,脉搏10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创面分布于面、颈及四肢.诊断:(1)火焰烧伤,总面积40%,其中深Ⅱ度10%、Ⅲ度30%TBSA.(2)重度吸入性损伤.

  • 标签: 高血钾 烧伤 心搏骤停 静脉滴注 诊断 声音嘶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复苏仪对心患者临床疗效及肾功能(BUN、Scr)的影响。方法:2021年01月~2023年03月,选择我院接诊的150例心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心肺复苏不同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进行抢救,研究组采用心肺复苏仪进行抢救。对两组临床疗效(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血压、血氧分压)及肾功能(BUN、Scr)进行评价。结果:①对照组复苏成功6例(8.00%),研究组复苏成功15例(20.00%),研究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压、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复苏后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仪有利于提高心患者的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生命体征及肾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伴心脏治疗中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的干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是2023.03~2024.03因冠心病致心脏的患者50例,按随机法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分别提供常规急救护理与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分析二者间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以及总抢救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对护理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后,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利于提高急诊效果,应当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心脏停搏 急诊等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冠心病心脏患者急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脏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急救流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用时更短(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脏患者急诊治疗中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

  • 标签: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冠心病 心脏停搏 急诊治疗
  • 简介:摘要现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临床进展等进行总结。

  • 标签: 窦性心率震荡 检测方法 研究现状
  • 简介:股市上谁比谁傻?谁也不比谁傻,谁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既然都是聪明人,那么谁又愿意做赔钱的傻子呢?

  • 标签: 《搏傻》 随笔 文学作品 水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复苏后患者急性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科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将入选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及是否发生心后休克及心功能不全。使用单因素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分析ALI对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观察ALI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AL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ALI组54人,非ALI组158人,ALI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较长[19(10~27)min,P=0.015],ALI组患者总体病情(SOFA评分、酸中毒和乳酸)较重。ALI组和非ALI组心后休克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74% vs. 55%和89% vs.70%。非ALI组患者的1年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ALI组,Log Rank (Mantel-Cox) χ2=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LI持续时间越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越高。心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及心肺复苏后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和ALI的发生相关,OR值分别为3.762(2.347~5.098)和4.272(2.943~5.932),P<0.05。结论心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时间及心肺复苏后的心力衰竭是ALI的危险因素,ALI的发生增加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急性肝损伤 累计生存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三叉神经心脏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 TCR)是指在涉及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手术操作中,当心率和血压突然低于基线值20%的临床现象。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常会因为三叉神经附近的手术操作和其他机械刺激而导致TCR,表现为突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此例患者为一名52岁女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听神经瘤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关颅前使用硫酸新霉素溶液冲洗时患者突然出现心动过缓,继而出现心脏,术者停止操作后患者恢复心脏搏动,整个过程为15 s左右。通过此病例讨论术中TCR的相关因素,加深对TCR的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 标签: 听神经瘤 硫酸新霉素溶液 心脏停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心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样本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70例心患者,根据不同的急救方式分为两组,A组接受心肺复苏联合人工体外除颤,B组接受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除颤,分析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B组的除颤成功率以及心肺复苏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患者急救中应用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器
  • 简介:摘要:体外心肺复苏,是指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去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率,或反复心脏而不能维持自主心率的患者,实施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技术。通过对该心脏患者的ECPR术后患者的急救和监护,包括ECOM抗凝与出血的护理、CPR术后亚低温的脑保护护理、容量管理护理、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和神经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心脏停搏  体外膜肺氧合  个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肺复苏仪对心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为医学的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的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分别采用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措施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收缩压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虽然在成功率方面没有显著效果,但是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心脑缺血性损伤,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脑缺血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其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招募及干预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选择120例恶性心律失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中心化方法将这120例恶性心律失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者得到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者得到的是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 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否获得BCPR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参数(性别、年龄)、心前参数(心骤停发生地点)、CPR实施参数(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原因初步诊断、初始心律)、CPR结果参数〔现场是否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d存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CPR与现场ROSC的关系;同时分析实施BCPR旁观者的社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CPR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1 162例OHCA患者中,剔除发生在养老院、医院等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场所以及院前急救人员目击的病例,最终纳入852例OHCA患者,其中仅24例(占2.8%)获得BCPR,其余828例未获得BCPR(占97.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骤停发生地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原因初步诊断和初始心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BCPR组比较,BCPR组患者现场ROSC率和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现场ROSC率:16.7%(4/24)比5.2%(43/828),30 d存活率:8.3%(2/24)比1.3%(11/82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R〔优势比(OR)=32.132,95%可信区间(95%CI)为11.129~65.471〕、心骤停发生地点(OR=0.080,95%CI为1.212~3.125)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OR=0.121,95%CI为0.174~0.816)是OHCA患者现场ROSC的重要因素(均P<0.01)。共计30名旁观者参与实施OHCA患者BCPR,其中失访2名,有效回访28名。28名旁观者以男性为主(占85.7%);年龄集中在18~40岁(占57.1%);职业主要为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21.5%)、学生(占17.9%)、军人(占14.3%)和公交司机(10.7%)等;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上(占85.7%);CPR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与APP(占42.9%)和讲座(占21.4%)等。结论秦皇岛市OHCA的BCPR实施率仅为2.8%;BCPR可提高OHCA患者院前CPR成功率和30 d存活率;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学生、军人及公交司机等人群作为CPR培训目标可能获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旁观者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院外生存链 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