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前者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儿的血清蛋红素水平,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白蛋白;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一周内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有患儿的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出现黄染的现象 [1]。该病病死率十分高,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儿的神经系统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大脑的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2]。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治疗,效果显著,现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50例患儿中男 30例,女 20例,年龄在 3~ 40d;其中 20例阻塞性黄疸患儿, 18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1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观察组 50例患儿中男 35例,女 15例,年龄在 2~ 40d;其中 22例阻塞性黄疸患儿, 20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6例感染性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使用蓝光双面光疗箱进行照射治疗,其蓝光照射的波长是 425~ 475nm,灯管长度在 20~ 25cm之间,并且距床面在 38~ 42cm之间,必须按照要求规范严格操作;②每天三次,每次口服四分之一袋的茵栀黄颗粒,连续口服 5d进行治疗 [3]。 观察组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蓝光照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②在蓝光照射之后,将 1g/kg的白蛋白溶于 15~ 20ml 10%的葡萄糖溶液之中,每天一次进行静脉滴注,要注意对于滴数的控制,保持先慢后快;连续滴注 5d进行治疗 [4]。 1.3 临床指标 ①显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明显得到改善或者完全恢复正常,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得到一定改善,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无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或者痊愈之后复发,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②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轻微腹泻、轻微发热以及皮疹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33例( 66%),有效 15例( 30%),无效 2例( 4%),治疗总有效率为 96%;对照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15例( 30%),有效 25例( 50%),无效 10例( 20%),治疗总有效率为 8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请见下表。 ②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 2例( 4%),其中出现 1例轻微腹泻患儿, 1例轻微发热患儿;对照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出现不良反应 11例( 22%),其中出现 3例轻微腹泻患儿, 3例轻微发热患儿, 5例皮疹患儿。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 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患有寻常性痤疮的患者来说,粉刺挤压术和红蓝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理手段是粉刺挤压术结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后注意相关的护理工作。结果治疗一个月后,痊愈的患者有23例,占总例数的76.67%,显效的患者有5例,占总例数的16.67%,有效的患者有2例,占总例数的6.67%,不存在无效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3%。结论粉刺挤压术和红蓝光照射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寻常性痤疮患者来说效果非常显著,应该推广,并且在治疗中要注意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溶血病使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在 2017年 1月 ~2018年 11月时间段本院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 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并采用 1∶1完全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使用三面蓝光照射,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前,所有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3小时,观察组的数据高于对照组,显示结果 p<0.05,而 9小时、 12小时、 24小时时间段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不良反应率,发现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间歇性照射组60例,对照组为持续性蓝光照射组60例。两组均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91.7%,对照治疗组治愈率9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间歇性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性照射组(p<0.01)。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可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病使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本院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并采用1∶1完全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使用三面蓝光照射,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前,所有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小时,观察组的数据高于对照组,显示结果p<0.05,而9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间段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不良反应率,发现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黄疸新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蓝光照射治疗,从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角度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且其IBIL和TBIL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以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情况相差不大(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对黄疸患儿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方法 选取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收的黄疸患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行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细胞免疫状态情况及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D4+、NK细胞亚群表达量均增加,且观察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CD8+表达量、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蓝光照射对黄疸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多加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