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改革开放40年,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呈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在不断深化认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呈现出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在理论成果和实践形态均取得丰硕成就的进程中呈现出过程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结构及作用效力,可将4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大致分成根本经验、基本经验、具体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四个层次。在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延承和发扬这些历史经验,继续发挥"生命线"和"中心环节"作用,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中国力量,最终促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向全世界更鲜明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正确义利观支撑的大国外交新理念,并秉持新理念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它紧密地将中国与世界、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辩证法思想,超越了霸权主义的思维和国强必霸的逻辑,具有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特点。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塞尔维亚与中国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中塞合作成为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样本和模范,积极践行了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外交义利观。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需要回顾梳理中塞合作的成果,同时总结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简介:相较于社会研究所的其他成员,马尔库塞对现象学运动的了解更为全面,判断更为准确。一方面,马尔库塞准确地指出了舍勒的客观一形而上学现象学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着重强调了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学对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突破。另一方面,自1928年加入海德格尔圈子之后,马尔库塞就对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学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归结为一点就是:海德格尔仅停留于对一般此在之历史性的生存论分析,而跳过了历史此在的物质内容,因此,在他那里,具体哲学最终仍是一种“先验哲学的变种”,一种“虚假的具体”。
简介: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一直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实,马克思晚年所做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摘抄、批注和书写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追求。这些研究和探索并不像一些学者所理解的那样是马克思的非典型研究成果,更不是他成熟时期理论研究的中断或转移,而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这一思想主题的完善和发展。马克思在对他者理论的或批判或褒扬、或肯定或否定和摘记标注中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取向和立场观点,深化和完善了他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思想主题的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的研读与摘记是其自觉地有意识地回应具体的实践问题与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和已有的资本主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素材、拓展研究思路的最新成果。
简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治国理政的探索与实践中,邓小平对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治国理政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强调经济建设对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二是'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三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四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群众意识形态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五是'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站出来讲话',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有力排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障碍。邓小平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为当前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借鉴:坚持并发展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治国理政的物质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治国理政的政治方向;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建设治国理政的法治体系;做好宣传工作,巩固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整合多元社会思潮,优化治国理政的文化环境。
简介:作为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柯亨围绕自我所有、剥削与正义等焦点问题对自由主义展开了一系列的批判,对自我所有的态度经历了从拒绝到限制的过程,并借助描述性特征和规范性特征论证了剥削的非正义性,阐述了“适度稀缺和有限慷慨”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的正义观。而日本/寸析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始人之一松井晓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对马克思关于自我所有、剥削和正义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认为柯亨从一开始对自我所有就持有限制的态度,而自我所有本身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自然消亡的,坚持剥削的非正义性源自其对劳动时间的偷窃,主张正义在共产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是社会价值规范的标准。二者论证自我所有、剥削与正义的不同路径,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简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尽管两者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但它们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都具有各自的理论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相结合,既要发现和揭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能够提出解决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政策;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经济理论的展开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建立一个既符合理论逻辑又对照历史进程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大厦;要在批判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借鉴其实证分析、数理分析和证伪分析等研究方法。
简介:李达的《现代社会学》一书,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最系统、最准确、最深入的阐释。在书中,李达首先综合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各种阐释,指出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提供了研究和解释唯物史观的广阔视野;进而唯物而辩证地理解和阐发唯物史观,既坚持历史的唯物论,又注重历史的辩证法,对阶级意识、社会思想等意识形态问题作了深入论析;最后落脚于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和革命实践的思考,把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这一重大问题在唯物史观中鲜明凸显出来。《现代社会学》不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有着宝贵的启示。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对中国当代美学原理体系建构的影响,大致呈现出由整体性理论基础到批判性吸收和超越,再到内在性影响的演革。在实践美学体系中,《手稿》关于实践、"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的自然界"和"美的规律"等命题的经典性论述,成为美学原理建构的理论基础所在。在后实践美学体系中,受对《手稿》美学思想解读差异和对实践美学批判的影响,它在美学原理建构中只是作为一个理论基点而存在。在非实践派的美学原理建构中,《手稿》的影响则是内在性地体现在学科研究对象设定等方面。当下,在文化审美实践勃兴、新兴美学体系多元发展等的冲击下,原有美学原理遭到严峻挑战。而《手稿》作为一部极具敞开性的经典文本,在新的理论维度依然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可以为美学原理的重构提供新的支撑。
简介:作为青春科幻类'反乌托邦'流派的新典范,《分歧者》系列在'反乌托邦'文学谱系中的亮点,在于其基于性格原型进行的社会分类与生命政治实验所带来的社会反思。在遥远未来的芝加哥城,人按照五种美好品质分为五类,其中不属于任何一类而又兼具多种品质的被视为危险的分歧者。但随着故事的推进,分歧者的身份是多重和变化的。从人类学视野看,'分歧者'从社会分类禁忌的'异类'、社会秩序的威胁者和任人宰割的'赤裸生命'逆转为生命政治实验的终极目的——人类的拯救者,在带来故事情节的柳暗花明之时,亦重复着人类文明故事的亘古原型:蕴藏着生命无限潜能'异类'的,既是社会秩序失范的'危险'力量,也是开创新秩序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