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偏偏是中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毒,唯在今年的春季,特别渴望一览十里桃花的美景.最近的桃花,也许要数歌乐山国际慢城.恰逢歌乐山国际慢城赏花节开幕,那一汪桃林,十里桃林的飘香,让慢城如同仙侠剧里的世外桃源一股,让人遐想连连.何为慢城,何为慢下来,也许只有身临其境游走一番,才能有更多的体会.重庆是一个极具戏剧色彩的城市——包括贾樟柯在内,不少电影导演如此评价重庆这座城市.在他们眼中,这座城市不仅立体感十足,偶有一处景致也可纳入镜头之中.依山而建的城市,拥有众多的立交桥与高楼大厦,而仅仅游走几公里,也会有别样的精彩.位于沙坪坝核心商圈周边的歌乐山国际慢城,就是如此.
简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物质资料即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地区的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及其形态,既为生产的发展阶段所制约,又以与以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所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分别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标记。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和晚期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但是,迄今为止,在我们出版的通史和断代史中,却极少提及和阐述生活方式这一范畴,当然,这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革,因此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我国面临时一项重要任务。理论界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生活方式作横断面的剖析,而且应把生活方式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作纵深探索。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生活方式是我们历史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简介:@@对诗歌来说,不存在什么外在的公共生活,哪怕是作为题材来对待,也不能仅仅把它理解成诗人怎么介入所谓重大题材的问题。我所理解的公共性,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公共性。我们不可能把公共生活看成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堆积,那样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现在我们对诗歌公共性的思考几乎都是由重大事件左右的,好像没有重大事件,诗歌在这方面就会变得无所事事,就不能出声,失去推动力了。这个我觉得反而是不正常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当然不应该回避,有时重大事件确实能比较耀眼地、集中地体现公共性,但那个意义上的公共性是自明的,像曾经有过的那样,一遇重大事件,包括重大节庆等等,就集中定购一批,生产一批,这样来看待公共性就完全庸俗化了。简单地根据读者反应来评定是否有公共性,也是有问题的。所谓“朦胧诗”最早出来的时候,读者也就是几百人,可是在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却产生了长时效的影响。只要能对人们的诗歌观念、阅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不多的人,不多的诗,也具有足够的公共性。公共性首先是一个质量概念,不是可以通过外在的尺度来评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