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区域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参与要素,是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社会环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衡量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首先,本文从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投融资环境及政府环境等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中国30个省域在2011-2015年间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其次,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省域创新环境的差异性原因,本文分别测度了各省域在五个二级指标层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不同省域创新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创新环境呈现不同层次的提升。另外,研究发现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环境、人文环境和投融资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影响最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简介:利用2003-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效率低下的中西部地区倾向于通过更高的科研经费投入占比弥补效率低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而金融错配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科研投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聚集,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制度,降低金融资源错配程度,使企业之间承担相对公平的资金成本,最终使中东西部地区均衡快速发展。
简介:构建全国35个大中城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供给需求理论,应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剖析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要素。研究结果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在各分位点上的系数都显著为正,并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各分位点上大体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而人均GDP则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总人口在0.25和0.5这两个分位点上对商品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是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相反地,商品住宅投资完成额在0.25和0.5这两个分位点上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单位面积房屋竣工造价在0.75和0.9这样的高分位点上是不显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对房价的影响作用是最大的,而其对高房价的影响又比低房价更大,这也说明了在我国高房价的城市对于购买者的收入要求较高。
简介:采用1990—2014年跨国面板数据,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少儿抚养负担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少儿抚养比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低收入国家的少儿抚养比对劳动参与率有促进作用;中高收入国家的少儿抚养比对劳动参与率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启示有三点:其一,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应制定差异化的人口政策,以应对不同收入水平下少儿抚养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改革,解决少儿照料及成长后的抚养成本问题;其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劳动力数量依赖下的“人口红利”增长模式,增加资本、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简介:本文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其影响金融主体发展的基本路径.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于金融主体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法律诚信环境、政府行为与经济基础而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2005-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对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主体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的三大构成要素均与区域金融主体发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三大构成要素中政府行为要素对于区域金融主体发展的刺激效用最大。法律诚信环境次之,最后为经济基础。未来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将有助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尤其是通过法律制度和非制度性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在规范金融市场、助力金融主体效率提升上具有直接的正向刺激效用;同时应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本区域与外部的交流,营造更为开放的经济发展环境。
简介:基于2008—2016年山东省17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以两化融合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两化融合水平对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和地理联动效应对区域创新存在两化融合水平的双重门槛,且当城市的两化融合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时,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和地理空间联动效应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程度;当城市的两化融合水平超过了第二门槛值时,二者所产生的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程度会有所削弱。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两化融合渠道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发展,政府应从推动地方信息网络产业的纵深发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专项资助、加强全面信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和共享力度等视角出发。
简介:文章从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三个维度选取8项指标构建农民素质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通过matlab7.1测算我国31个省份1997-2012年的农民素质指数,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道德人"和"理性人"、创新、人口质量和消费文化五个方面来反应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经济文化变迁;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文化变迁对农民素质的影响,计算农民素质的全局Moran’sI指数和局部Moran’sI指数,检验农民素质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建立LS、SLM和SEM模型,定量分析经济文化变迁对农民素质的影响,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简介:公共产品根据边际收益差异,可以分为必需性公共产品和有益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对这两类公共产品的供给往往会偏离均衡数量,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将中央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理性传导给地方政府。文章使用2007—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可以降低地方政府一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的供给规模,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从而将中央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理性传导给地方政府;但是,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了地方政府教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对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影响不显著,我国当前转移支付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简介:基于200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规制效率;基于Theil指数法,测度了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呈阶梯状分布格局,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2)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总体上有较大波动,但近年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小;而在区域间差异上,东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最大、东部与中部之间差异最小。(3)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环境规制效率的提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四个指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4)分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度两个指标在三个区域中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要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简介: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文章采用DEA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山东省相关数据,测度并分析近年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从整体层面和分类型层面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在2008年以后总体为下降趋势,呈现“技术进步放缓,技术效益下降”的双重低端化发展趋势.通过整体层面的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的变动趋势;还同时发现了,政策变化、资产配置比例、融资方式、劳动力等因素,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影响.
简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文章以1998—2013年全国3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作用主要源自技术变动方面,技术变动作用呈倒U型趋势,技术进步的前沿转换效应逐渐向追赶效应转化。(2)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差异。(3)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影响作用均呈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技术变动在中、西部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东部,而效率变动正向作用更多体现在东部。人力资本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而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