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借助特殊的文本构式和传播机制,网络流行体成为一种在线协作式记忆文本,记录着中国网民的现实境遇与集体心态,反映了主体情感和市民生活的深层结构。通过对501位青年网民的经验研究,从流行性语言这一微观层面切入,探究青年网民的集体记忆实践,可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改变了记忆建构的时空边界,使'在线记忆'具有合法性,14个典型的网络流行体进入了青年网民的集体记忆,构成了四类记忆主题,'民本立场'成为其集体记忆的意识形态特征。在集体记忆的建构与书写中,由'人本位'到'事本位'的变化成为互联网时代记忆言说重要的逻辑转向。在此转向中的记忆实践最终搅动着既有的话语格局,昭示着话语民主的可能性,勾勒出权力共生的图景。
简介:印度哲学家泰戈尔说:"新闻起先象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对于一个怀揣着新闻理想与追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奉献的新闻人来说,只要有梦想、有坚守,新闻之火终究会越烧越旺。有人说:新闻工作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这一份事业的热情。对于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武鸿鸣教授来说,正是由于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给予这份事业无限热情,在传媒界打拼了近三十年。他以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工作经验、六年多的新闻教育工作经历实现了传媒业界和学界智慧的完美融合,从理念和实践上,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及规律;立足当今传媒特点,研究传媒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新闻人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武院长以增强学校的学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己任,牢牢坚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及师者的职责,以他的新闻思维和学术智慧耕耘在新闻教育事业上......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武鸿鸣院长。
简介:千龙新闻网正式上网运作已经有几个月了。作为一个由党政主管机构牵头、多家媒体联合的专业新闻网站,作为一个以公司形式运作的新闻网站,千龙新闻网十分引人注目--无论是它的运营模式,还是对它在网络新闻方面预期的作为。而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千龙”也有它的很多困惑。对“千龙”,一把举上天或一棍子打死,都是不科学的。真正关心它的话,就要密切关注它的每一点动态,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记录它的成长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与运用,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是如何碰壁并得以修正。本文便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来关注与评析千龙新闻网的。一、千龙模式:一个开端 千龙新闻网和它的“南方兄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紧跟时代,始终发挥着双重职能:一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宣传、阐释党的大政方针,二是坚持人民立场,反映普通百姓的心声。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闻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形态完成从'文革'话语向改革开放共识的转换,一些西方新闻传播理念引进中国,新闻形态走向信息化、专业化方向,新闻受众调查的量化方法重新定义了政治性的群众、人民概念;20世纪90年代新闻领域开始市场化改革,小报化、都市报兴起,以深度报道为代表的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新闻行业的新规范,新闻媒体也承担着社会公共讨论的职能;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新闻生产模式面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在这种资本逻辑主导的传媒业变革与秩序重构中,新闻专业主义被边缘化,需要重建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社会有机性,这也是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
简介: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充分发挥对外传播的优势,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条件。但是,面对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不平衡状态,从根本上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了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推动力。为此,进一步推动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策略。由张德瑞、孔雪梅主编,贾涵副主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17年出版。该书以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为重点,从语言学、传播学等角度入手,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传播历史、传播价值等,并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主体、形式、模式、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