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96 例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列法分为对照组( n=48 ,抗生素对症治疗)与研究组( n=48 ,抗生素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72.91%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16%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 20.83% ,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儿科 消化系统疾病应用 微生态调节剂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驱动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 IA )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 RNTM )将本院 2013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IA 患者 200 例进行分组实验, A 、 B 组各 106 例、 94 例,其中 A 组予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B 组予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 ) A 组反复喘息、呼吸困难和胸闷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 B 组( P < 0.05 )。 2 ) A 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B 组( P < 0.05 )。结论:在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中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2月-2022年5月收治的72例产科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6)和研究组(n=36),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干预+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下肢肿胀指数、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为(3.07±0.93)、下肢肿胀指数为(2.00±0.57),常规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为(4.43±1.08)、下肢肿胀指数为(3.59±0.90),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下肢肿胀指数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为100.00%,常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为86.11%,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中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情况,还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视觉训练对伴调节不足的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作用及影响。[研究时间段]:2019年0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76因伴调节不足而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配镜、实验组实施常规配镜联合视觉训练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屈光度、训练6个月前后正相对调节以及调节幅度对比。结果:对伴调节不足青少年近视患者实施常规配镜联合视觉训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视力、训练6个月后正相对调节以及调节幅度等临床数据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常规配镜联合视觉训练治疗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数据,促进视力不足青少年患者视力恢复正常,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病人同时以心理、饮食以及运动联合干预,对其血糖指标与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现摘选98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病人,再以奇偶数字法进行对等分组,A组(n=49),行常规干预,B组(n=49),行饮食、运动以及心理联合干预,对比组间结果。结果:干预后,B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较A组均显著更低,P<0.05;情绪方面,B组的SAS、SDS评分也更低于A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以心理、饮食以及运动联合干预血糖控制效果更为理相,还可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对儿童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了100例儿童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而实验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法进行辅助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中医药辨证施治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辨证施治在儿童肾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并缓解疾病症状。因此,中医药辨证施治在儿童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关怀行为间的中介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96名医院临床护士的关怀行为、情绪智能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结果:在不同年龄、工作经验、专业科室、婚姻状况、生育经历、职称和职业状态中展现出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护士们的关怀行为平均得分为(117.51±15.62)分。发现护士的情绪智力与关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370-0.545,P<0.01),同时自我效能感在这两者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我效能感作为部分中介因素,其效应占总效应的15.61%,显示了其在情绪智能影响关怀行为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调整效应R²增加0.021,P<0.001)。结论:医院管理层面应当关注个体特质对人性化服务实施的影响,并特别重视提升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增强其在情绪智能驱动下的关怀行为表现。这将有助于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