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28例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组发生低血压的比率为7.14%(1/14),对照组发生低血压的比率为28.57%(4/14),干预组发生低血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721,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介入术后的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采用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icpregnancystudygroup,IADPSG)推荐GDM(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诊断新标准OGTT(oralglucosetolerancetest)数据修改前后的巨大儿的发生率的差异,论证新标准对巨大儿发生率是否有真正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和2011年10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抽取2010年和2011年10月—12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产妇数分别为2989和3135例,2010年构成的GDM孕产妇为对照组,按旧标准诊断GDM;2011年构成的GDM孕产妇为观察组,按新标准诊断GDM。结果对照组母GDM和观察组GDM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的巨大儿的无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后虽然GDM孕产妇所占的比例提高了,但是巨大儿的出生率却未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肠减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预防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施行PD术的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胰肠吻合行空肠减压,B组患者行胰管支架内引流,C组患者行胰管支架外引流。观察三组患者的胰瘘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10.0%。A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2.5%)明显低于B组(15.0%)和C组(1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减压能够明显降低PD术后患者胰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对患有鼻咽癌的患者应用放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实施综合合理干预进行治疗,对鼻咽癌的干预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与我院就诊,并确诊患者鼻咽癌的患者92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名研究对象,对照组的研究对象进行放疗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实施相同的放疗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放疗后6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频率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对鼻咽癌的干预情况,发现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接受放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驻南海某部官兵口腔保健行为及与牙龈炎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口腔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驻南海某部官兵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并对受试官兵进行口腔检查。口腔检查中主要记录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填写记录。结果本次调研共调查官兵582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8.4±3.2岁。68.4%的受试者可以做到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61.2%的受试者认可刷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有效方式。26.8%的受试者经常性牙龈出血,60.7%的受试者经常性口腔溃疡,但专科就诊率均偏低(<20%)。一天三次餐后的旋转式刷牙可以有效降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结论驻南海某部官兵的口腔医疗需要仍需满足,口腔医疗任务以及口腔卫生宣教任务十分艰巨。要加强口腔疾病预防工作,保障部队良好的战斗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QCC),分析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原因,通过筛选,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度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圈员参与活动,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使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成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使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率由改善前的22.8%降为6.4%。结论通过QCC小组活动对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常规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结束6个月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常规组的患者中有20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护理组患者中共有4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护理组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的总评分为(93.28±14.61),护理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的总评分为(114.52±13.17)。护理组的患者的自护能力的评分明显要高。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了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茵栀黄治疗高胆红血症患儿红臀发生率的高低,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科进行口服茵栀黄治疗的120例高胆红血症患儿为实验组,本科同一时期未口服茵栀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12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高且程度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茵栀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较未口服茵栀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红臀发生率高且程度重的原因有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促进胆汁分泌、排泄,刺激肠蠕动,促进粪排除,降低血清胆红素;尿液与粪便中含较多胆红素代谢产物氨类物质。护理对策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疗并口服茵栀黄患儿加强巡视;定期更换新生儿体位;臀部外擦保护剂、使用紫草油或护臀膏;勤巡视、勤更换、及时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的改善作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展开研究,同期抽取40例健康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BMI(体质量)、FPG(空腹血糖)、FINS(空腹胰岛素)、血浆甘油三酯相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且观察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骨质疏松发生率也明显较少(P<0.05)。同时观察组行二甲双胍治疗期间,共计出现5例不同程度不良情况,包括轻微呕吐、恶心、乏力、消化不良等,但是在2周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后正常服药。其他患者二甲双胍治疗过程中,均并未发生不良情况。结论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在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同时,降低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予以吲哚布芬治疗以降低其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200例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根据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100例患者给予吲哚布芬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前两组患者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周后,观察组与给药前相比FIB水平下降,APTT增加(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各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给药后各指标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观察组内瘘1年通畅率96.0%(96/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9.0%(89/1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瘘闭塞者均经B超检查,行局部溶栓或取栓术治疗。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吲哚布芬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发生率,效果显著,同时具有一定的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59例,将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术中及术后指标和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粘连发生率3.39%,低于对照组的22.03%(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月,我科成立“甜甜圈”QCC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及圈员各种能力变化,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活动前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率由51.65%下降至20.62%;QQC活动前后圈员各种能力最终评分比较,活动后显著优于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率,而且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及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加强了各科室之间的团队协作,促进了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