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寒热错杂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寒热错杂型儿童支气管哮喘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gA、IgG含量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gA、Ig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治疗寒热错杂型儿童支气管哮喘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接触苯苯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之间的关联。方法检索国内外各大类型数据库,获得有关职业接触苯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4.2软件对筛选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11篇,累计病例5916例,对照10346例。经Meta分析得出苯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合并OR值为1.02,95%可信区间为0.92-1.14。结论苯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并不能证明苯暴露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危险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脑血栓形成患者114例,结合患者出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8例)则给予单独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9%,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肺炎的护理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进一步探究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患者,入选的患者共48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并通过回顾式分析进行护理效果的探究。结果在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8.53%,对照组为79.1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我们对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进行了对比,观察组的平均恢复时间为(2.2±0.8)d,对照组则为(4.1±1.2)d。除此之外,在患者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即针对性护理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德威乡卫生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金鸡片治疗,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妇科千金片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81%,治疗前,两组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最深径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炎性包块直径(0.82±0.14)cm、盆腔积液最深径(2.48±0.53)cm小于对照组(1.64±0.39)cm、(3.45±0.79)cm,且P<0.05;结论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妇科千金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原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经腹行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芬太尼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A组(SA组)、舒芬太尼B组(SB组)和舒芬太尼C组(SC组)。四组都采取流式细胞术(FCM)测定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5min时(T3)、切皮时(T4)、手术完毕时(T5)及拔管后10min(T6)的CD4+和CD8+,计算CD4+/CD8+。结果T0~T6时四组患者CD4+、CD8+和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剂量0.6μg?kg-1对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时气管插管时免疫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检查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A组,33例)和慢性乙型肝炎组(B组,67例),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再以病情发展为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改善组53例和非改善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改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高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IgA、IgM水平,机体内的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能作为诊断乙型肝炎发病与否以及病情发展情况的有效指标,其数据能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IL-35和IL-17A水平,研究IL-35在慢性HCV感染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60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IL-35水平,并对慢性丙肝患者有肝硬化组和无肝硬化组的IL-35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IL-35与IL-17A有无相关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36.77(24.46~85.32)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1.74(17.98~37.75)pg/ml,其中有肝硬化组血清IL-35水平41.05(29.69~85.32)pg/ml高于无肝硬化组32.5(24.46~68.05)pg/ml。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5水平升高,而有肝硬化患者又高于无肝硬化患者,提示IL-35可能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调节作用,且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而与IL-17A则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德区婴幼儿监护人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顺德区10个镇街的预防接种机构选取并调查300名婴幼儿监护人,并对其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7份,问卷有效率为95.67%。婴幼儿监护人KAP得分分别为(6.43±2.63)、(3.82±0.61)、(8.43±1.36)分。计划免疫知识总知晓率为19.16%,婴儿监护人超过90%在计划免疫上态度积极、行为得分及格。监护人性别、文化程度、流动情个况是主要影响计划免疫的主要因素。结论婴幼儿监护人对计划免疫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但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缺乏。今后预防接种机构医务人员应当对婴幼儿监护人加大计划免疫的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同时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症状领域、功能领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等QLQ-C30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CD4+和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和免疫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