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究对于献血人员实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从而来减少献血后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以此确定心理干预的影响结果。首先,选择了一千名献血人员,通过随机方式将他们分成两个组别,其中的常规组为491人,而进行实验的干预组为509人。通过进行相应的实验,得到了以下结论常规组别种产生相关献血后不良反应的百分比为2.9%左右,而干预组为0.85%左右,并且双方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得出,在献血时对无偿献血人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良好的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献血 干预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此案例以大一某新生的入学适应不良为切入点,运用合理隋绪疗法,使其消除了不合理信念,缓解了焦虑症状,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经过7次治疗,该求助者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

  • 标签: 适应不良 大学新生 心理咨询 生活方式 焦虑症状 重建自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提供的15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收集158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使用抗菌种类、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发生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科室等情况进行整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有六种,其中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前三种药为喹诺酮类、B-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占比分别为42.41%、32.91%、7.60%,不良反应发生最少占比为2.5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附属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全身性不良反应,其中不良反应较高的为消化系统占33.54%,不良反应发生最低的为心脑血管系统占6.96%。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大部分在用药1天之内发生,其他在用药1天后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也逐渐减少。在抗菌药物的常用科室中,内科、儿科、外科的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占比分别为25.4%、20.87%、17.28%,在众多用药科室中不良反应占比最低的科室为五官科,占比为11.40%。结论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用,强化给药方法和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52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26例、乙组26例。其中甲组使用传统护理干预,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总满意度。结果乙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总满意度为84.62%,明显低于乙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肛肠手术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可在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肛肠手术 不良心理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有效的对策,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方法分析2012~2016年度我院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5年中、大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共45例,其中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共27例,占60﹪,病人自身营养不良加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共18例,占40﹪。结论通过对手术室非惩罚事件的分析,术前护士与手术医生的沟通,手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非惩罚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注射剂在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间我院记录发生的80例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不良反应具体临床表现及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中成药注射剂类别。结果80例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55岁以上患者42例,占发生总数的52.5%;不良反应主要以皮疹、荨麻疹等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病症;本研究中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中成药注射剂主要有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结论临床中对于中成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剂量控制准确,同时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安全性评价,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成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回顾性统计分析2014年我市上报的1746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全面了解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阿莫西林是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内酰胺类抗生素,该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较好的作用,同时阿莫西林抑菌作用强,毒性较低,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对阿莫西林导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使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阿莫西林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透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办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30例血透患者,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护理。结果经过分析与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并且顺利的完成了血液透析。结论对血透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透 不良心理 心理护理
  • 简介: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对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实现学校体育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课本是学生朝思暮想的课,本是学生运动锻炼的课,本是学生放松的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情况不尽人意,有许多中学生表现出对体育课的“怠倦”。本文分析造成学生体育课不良心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体育课 心理成因 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体育锻炼 中学生 体育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经有效治疗后,显效者16例,有效者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实行分型对症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原因,探索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有50人,且都被确诊为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评估,本研究在进行评估时采用的是目前医学上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也就是意识状态评估法(CAM),术后根据病人精神状况的好坏将病例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精神状况良好的病例为对照组,总共有28例,精神状况不好的病例为观察组,总共有22例,之后文章介绍了精神状况较差的病人所面临的危险,然后试图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改善此类病人的精神状态。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7.30±4.84)、(51.26±8.73)分,高于对照组的(46.19±6.35)、(45.78±7.37)分(P<0.05或0.01)。结论被确诊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对手术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并且这些病人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病人在术后的精神状况较差,非常不利于身体康复,针对这些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精神障碍,改善病人的精神状况,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减轻术后不良精神反应。

  • 标签: 心脏手术 不良精神反应 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改善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整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4月来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结果在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实行一定阶段的护理后,其中,护理组小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组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97.8%,对照组治愈34例,无效12例,治愈率达到75.6%。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得到明显的护理效果,结果显著,表明了合适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新生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 标签: 小儿内科 新生儿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应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0例,临床资料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其中消化系统反应12例,血液系统反应3例,③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0例,心血管系统反应8例,泌尿-生殖系统反应1例,内分泌系统反应3例,皮肤反应1例,肌肉骨骼反应2例。均经停药或相应处理好转。结论西咪替丁抑制药物氧化代谢作用的起始和终止都很迅速,对肝功能不全病人的抑制作用较强,并且有剂量依赖性。西咪替丁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在体内分布广泛,药理作用复杂,故不良反应较多

  • 标签: 西咪替丁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例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12年2月~2015年2月),对这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探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护理。结果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包括消化、神经、皮肤、心血管、肝肾、血液、呼吸系统损伤,其中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最高(38.00%),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药、循环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结论临床为老年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不同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的给予患者治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诊治的10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分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中有50例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中有53例患者,采用温中健脾汤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温中健脾汤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温中健脾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消食药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吗丁啉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药消食药健脾行气消痞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消食药治疗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故值得在消化性不良的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消食药 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辩证规律,帮助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查找知网2005年9月~2015年9月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治疗护理相关文献,对其筛选统计学分析,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的成因及病症特点。结果查出457篇文献列举了14600例患者,统计发现患者主要病症最多的前三位病症是肝胃不和4287例(29.36%)、脾胃虚弱2301例(15.76%)、脾胃湿热1489例(10.20%)。其他病症分别是饮食积滞1392例(9.53%)、肝郁脾虚1193例(8.17%)、寒热错杂952例(6.52%)、湿阻脾虚789例(5.40%)、脾胃虚寒721(4.94%)、气滞血瘀617例(4.23%)、胃阴不足531(3.64%)、寒邪客胃329例(2.2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症表现比较分散,中医临床发现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三种病症在功能消化不良中出现比较频繁,使用中医药调理这三种病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临床辩证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方法特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护理不良事件18起进行分析、总结、反馈,利用PDCA循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并且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预案,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效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结论通过使用PDCA风险管理,制定出护理的风险管理,从而达到加强护理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工作,不断的将护理质量提升。

  • 标签: 神经内科 不良事件 管理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