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使用瑞芬大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8例。在手术前,对观察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方式,剂量为每分钟0.2μg;对照组麻醉采用常规方式,即吸入异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对照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患者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37.79±10.36)min,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53.98±11.77)min;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为观察组为1例,对照组为6例。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比对照组的有效率、苏醒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要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前采用瑞芬太尼,能够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将有效缩短麻醉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中采用迈瑞除颤仪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2-202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总计92例。在患者的施救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急救方案,按照急救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研究组在急救的过程中采用迈瑞除颤仪,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采用迈瑞除颤仪进行急救的研究组患者5分钟、10分钟、15分钟心肺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中出院存活率更高,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措施中加强使用除颤仪可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了解瑞芬太尼预注射对于临床麻醉中出现呼吸抑制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98例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使用奇偶数法随机均等分为各49例的两组,分别设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予以硬膜外间隙持续阻滞麻醉,后使用输液泵注入瑞芬太尼,观察组患者接受预注射瑞芬太尼方式麻醉给药,对照组患者使用持续输注的方式麻醉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概率(RR<12次/min,SaO2<94%,呼吸骤停持续时间>15s,ETCO2>5mmHg)。结果:使用持续输注的方式麻醉给药的对照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1例、42.86%,接受预注射瑞芬太尼方式麻醉给药的观察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例、14.29%(P<0.05),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预注射的方式进行瑞芬太尼麻醉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呼吸抑制事件的概率,显著提高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探讨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中一年内即2020年12月至次年12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50名,其中手术麻醉期间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分到研究组,手术麻醉采用丙泊酚的分到参照组。记录两组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结果:进行两组SPO2及MAP水平比较,麻醉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中两组各项水平技能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进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同时进行两组疼痛评分及术后睁眼时间比较,疼痛较低且术中睁眼时间较短的小组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有优势(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在使用丙泊酚的同时采用瑞芬太尼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中,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和不适感,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麻醉来减轻疼痛并保证安全,其中,静脉麻醉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之一。近年来,由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出现,它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静脉麻醉药物,本文将介绍该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是一类新型静脉麻醉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两种物质。这种药物具有快速起效、镇痛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并且该药物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作为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与分析,为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1月至2014-6月的门诊处方86554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及临床指南等其他相关资料,对处方进行合理性点评与分析。结果86554张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6.2%。3277张(3.8%)不合理处方中包括不规范处方2562张(78.2%),不合理用药处方657张(20.1%),超说明书用药58张(1.7%)。结论通过对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定期的点评与结果分析,可及时发现问题,为医院监管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与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麻醉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66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将选择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的33例患者设为RB组,将选择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的33例患者设为BR组,比对两种麻醉效果。结果RB组和BR组患者比对丙泊酚实际用量、瑞芬太尼实际用量和睁眼用时,数据间经对比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数据间经比对P>0.05。结论在进行全麻维持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还是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均可实现降压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X线诊断老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行回溯观察法分析明确诊断的股骨头坏死老年病患73例,均实施CT和X线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估诊断准确性。结果CT检测股骨头坏死诊断检出星状征异常、增生、硬化、塌陷变形等征象特征明显较X线方式更高(P<0.05);CT检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91.78%(67/73)〕明显高于X线〔80.82%(59/73);P<0.05〕。结论CT和X线诊断老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均有良好检出效果,X线诊断Ⅱ期以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较低易发生漏诊;而CT技术能结合多层面扫描与“星芒状”征象准确检测,对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并产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果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时间段为6-59min;本组96例患者中57例患者为联合用药,占59.4%,39例患者为单独用药,占40.6%;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患者(p<0.05);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3%,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占20.8%,其余依次为泌尿系损伤、外周血管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所占比率依次为18.8%、16.7%、6.3%、3.1%、2.1%。结论临床上采用头孢曲松钠为患者开展治疗时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必须要引起重视,用药前必须要严格指征,且需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