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已发现,在应力作用下生物表面的电荷会发生重排,产生电信号,具有压电效应的这种压电特性提示,如果将电活性成分加入移植材料,可能会有助于提高的形成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工业用压电材料已被作为替代材料引入医疗领域,模仿生成表面电荷从而促进愈合.本文就压电效应以及压电材料促进成机制等方面做简要说明,并对组织植入用压电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 压电高聚物 骨形成
  • 简介:人工合成支架材料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应用于临床,由无机生物材料发展到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单一的支架材料发展成复合材料、表面修饰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工合成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人工合成支架材料 纳米材料
  • 简介:应用种植定位模板对成功的种植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定位模板要制作简便,所包含的足够信息应能发挥准确的引导作用,包括种植体的数量、种植体的位置、种植体的方向以及所要求的种植体肩部的位置等。不同类型的模板应该能够适合于不同种植手术和固定及活动修复的需要。作者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种植定位模板进行了比较,以使种植修复体真正达到美观和功能性修复的目的。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定位模板 引导 功能性修复 种植修复 活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的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性标志的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的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抽取2ml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体外培养2周。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在兔双侧桡骨处形成1.5cm的骨膜-缺损,将培养2周的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桡骨缺损处,于移植后第1、2、3、4周末,用钼靶X线分别检查双侧桡骨缺损处的形成情况,并取第4周末的痂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后实验侧痂形成快于对照侧;第4周末,实验侧缺损处全部为痂连接,对照侧缺损处仍未形成痂连接。结论BMSC可以促进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 简介:青少年下颌畸形(后缩、发育不足或生长过度)的矫形治疗是口腔正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已广泛应用。但能否有效地刺激下颌的生长或抑制下颌的生长,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尽管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后上牵引下颌可抑制其生长〔1〕,功能前伸下颌能明显促...

  • 标签: 下颌骨 应力分布 下颌髁突 阻力中心 松质骨 应力轨迹
  • 简介:下颌骨折在颌面骨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下颌的髁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颌发生骨折时,会对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及软组织造成直接及间接的损伤。本文就下颌骨折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早期、正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 颞下颌关节
  • 简介:颌骨结核作为肺外结核的少见病近年呈增多趋势,其发病形式、临床表现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容易被误诊为炎症或良恶性肿瘤。本文就近期收治的1例发生于下颌升支骨结核的临床表征、病理表现及相关实验室特点作一阐述,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颌骨结核的临床特征,以期引起重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下颌骨升支 骨结核 误诊
  •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外形线与颅颌面结构的关系,为下颌重建提供指导.方法对80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头颅定位正、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数据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外形线变量(ArGo、GoPg、GoGo)与颅颌面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且性别差异显著(P<0.01),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建立了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下颌外形线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下颌外形线与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

  • 标签: 下颌骨 外形线 头影测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厚度变化的分析,探讨牙(牙合)去代偿治疗对于牙槽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术前正畸中对上下前牙进行去代偿治疗、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4例成人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前牙牙槽厚度.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患者治疗后牙槽厚度与正常(牙合)牙槽厚度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厚度的变化.结果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后牙槽厚度与正常(牙合)相比,根尖点水平牙槽厚度各项目值均比正常(牙合)小,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上颌前牙区牙槽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7±1.57)mm、(1.07±1.09)mm;唇侧牙槽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减小(0.56±1.03)mm、腭侧牙槽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减小(1.15±1.29)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前牙区牙槽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57±0.92)mm、(0.55±0.72)mm,舌侧牙槽牙槽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减小(0.86±0.89)mm、(0.55±0.72)mm,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对前牙进行去代偿移动,上下前牙牙槽总厚度、上前牙根尖点水平唇侧牙槽厚度、上前牙根中点水平腭侧牙槽厚度、下前牙舌侧牙槽厚度均减小,提示上下前牙去代偿过程中需控制牙齿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去代偿治疗 牙槽骨厚度
  • 简介:目前,多种临床技术应用于牙槽缺损的重建,为后期修复创造条件.多数学者建议采用自体重建牙槽,并保持适量软组织覆盖[1].最常用的增量技术包括onlay块移植[2-3]、引导再生[4-6]和“三明治”植[7]等.这些技术均需进行损伤较大的手术,且技术敏感性较高.因此,探索一种手术创伤小、技术敏感性低且效果肯定的牙槽重建手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1例应用自体块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即刻修复上颌种植体唇侧板缺损的病例,并对自体重建牙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美学区 即刻种植 骨增量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性Ⅲ类患者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8名2015-2016年度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大视野CBCT的性Ⅲ类面部不对称患者,使用Dolphin3D软件进行面部不对称程度及下颌形态学代偿的相关测量,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性.结果升支长度差与升支冠状角之差及髁突水平角之差均呈负相关.矢状角之差与颏部偏斜距离正相关.面部不对称程度与ANB角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随着升支长度差增加,升支冠状角之差代偿程度减弱,髁突水平角之差代偿程度增强.升支矢状角之差可以作为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的指标.根据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Ⅲ类畸形严重程度与面部不对称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锥形束CT | 面部不对称
  • 简介:目的:研究牙种植过程中,收集自体即刻移植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选择14例牙种植患者,植入25颗种植体时发生17处缺损,其中开窗式缺损9处,烦(舌)侧种植体颈部暴露8处。在牙种植窝制备过程中,应用自制的集骨器收集随冷却水流出的骨屑,并将其即刻移植或与Bio—oss混合后移植修复缺损。结果:牙种植术后3-6个月,原缺损处局部形态饱满,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牙槽形成良好的结合,二期手术时见缺损处巳覆盖成熟骨质,移植成活良好。结论:应用自制集骨器获得的收集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缺损,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 种植 骨移植 骨缺损 自体骨 集骨器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耦联、溶性病损的形成以及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在建立大鼠上颌牙种植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整合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在上颌第一磨牙前方植入0.8mm×2.0mm纯钛种植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2、4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素(BGP)表达量,HE染色、microCT检测观察术后种植区新形成情况,并对各组之间的成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实验组的大鼠体质量要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LP和BG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2周时实验组新明显增加,对照组有少量新形成;microCT显示,4周时两组间小梁厚度、小梁数目、体积百分比:实验组〉对照组,小梁间距:实验组〈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新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种植牙 骨整合 大鼠
  • 简介:该文旨在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口咽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中的应用。6例年龄小于16岁的患者(男1例,女例;年龄7-15岁,平均13.4岁1共有9侧下颌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均大于45°。骨折分类根据常规X线片、CBCT或CT影像。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骨髁突 经口咽入路 骨折断端 青少年儿童 治疗方法
  • 简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属罕见的中间血管源性潜在恶性肿瘤,而发生于口腔的EH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上颌EH患者。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3种人工在自体牙移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年龄16~54岁.第一或第二磨牙缺失或残根.口腔内同时有能完整拔出无功能的第三磨牙患者96例,患牙103颗,分A、B、C3组。拔出供牙,体外根管预备充填,拔除患牙,制备受牙区牙槽窝,植入供牙后,根周骨腔分别填塞BAM、Bio—Oss和PerioGlas人工,缝合、结扎固定,术后6、12和24个月复查、观察临床效果并记录牙周指数。结果3组牙移植术后6个月因松动A组拔出2颗,B组和c组各拔除1颗:术后1~2年复查A组再拔除3颗,C组拔除1颗;3组其余移植牙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咀嚼功能基本正常。结论3种人工用于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接近,2年复查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人工骨 牙周指数 牙列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