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本书是刘忠厚教授拟出版的第五本书,计划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于2013年春季出版,书名暂定为《代谢性骨病和矿代谢紊乱》,以美国ASBMR出版的最新版“PrimerontheMetabolicBoneDiseasesandDisordersofMineralMetabolism”为蓝本,增加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一些代谢性骨病。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代谢紊乱 骨矿 DISEASES 作者 征集
  • 简介:脊柱结核的发病率近年来正逐年上升,上胸椎结核是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难点。以往常采用后外侧经胸膜外入路,但此手术入路存在病灶显露不充分、椎管减压不彻底、操作受限制等缺点。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12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患者,采用经胸腔前路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间植内固定,效果满意。

  • 标签: 上胸椎结核 内固定治疗 减压植骨 前路椎管 瘫痪 结核病灶清除
  • 简介:目的探讨围产期妇女补充钙剂对骨密度和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6名围产期妇女,根据补充钙剂不同分为补钙组和未补钙组,分别测量并比较骨密度和代谢指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钙素、尿钙/肌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骨密度和代谢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补钙组骨密度和代谢指标均优于未补钙组。结论围产期予以钙剂有益于围产期妇女健康。

  • 标签: 围产期 骨密度 钙剂 骨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磷酰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环磷酰胺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mg/kg、8mg/kg、10mg/kg)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骨密度及微结构等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身骨密度分别下降了9.8%、13.3%和15.6%;股骨小梁数目分别下降了49.8%、65.5%和72.8%;股骨小梁分离度则分别上升了225.2%、416.9%和577.4%。结论环磷酰胺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小梁数量减少,微结构受损,且环磷酰胺剂量越大,微结构受损越严重。

  • 标签: 环磷酰胺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 利用胫骨定量超声(QUS)对正常人群进行普查,并对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和预测骨折危险性提供参考。方法 用定量超声仪检测1368例健康者右胫骨超声速度(SOS),并分析停经时间、骨折史等因素对SOS值的影响。结果 男性SOS峰值在40~44年龄组,女性在35~39年龄组。男性60岁以上各年龄组SOS下降,70岁以上下降更明显(P<0.01)。女性50岁以上SOS即下降(P<0.05)。40岁以前女性SOS值高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明显低于男性(P<0.01)。随着停经时间延长,女性SOS下降,停经5年以内下降迅速(P<0.01),5年以后下降缓慢。围绝经期妇女中,停经组明显低于同年龄未绝经组(P<0.01)。低于青年组均值2.0SD发生率13.37%,50岁以上为18.19%。结论 老年人胫骨SOS明显下降,老年女性下降更为明显。停经因素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2.0SD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较适合本地区情况。QUS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折危险性具有快捷无创伤等优点。

  • 标签: 定量超声 超声速度 骨密度 胫骨 骨质疏松 诊断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瘦素(Leptin)对成骨细胞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SYBRGreenⅠ染料实时监测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结果瘦素(Leptin)使成骨细胞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结论瘦素(Leptin)作为一种内分泌因子,可直接与成骨细胞上leptin受体特异结合,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下调节成骨细胞OPGmRNA表达,使OPGmRNA表达降低,和其它因子共同参与再建调节.

  • 标签: MRNA表达 OPG 骨保护蛋白 成骨细胞 瘦素 LEPTIN受体
  • 简介:目的报道掌背联合切口治疗经舟骨月周围腕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陈旧性经舟骨月周围腕骨脱位15例,采取掌背联合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带血管的桡骨瓣植促进舟骨愈合。结果所有病例经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骨折均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6.7%。结论掌背联合切口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周围腕骨脱位复位容易、暴露充分,是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周围腕骨脱位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 复位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韧带细胞的方法并检测其成活性。方法2013年1~12月颈椎外伤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各15例行颈前路手术治疗。中切取韧带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取第3代细胞进行细胞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量2组细胞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胶原mRNA表达差异。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培养7~14d见细胞萌出,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及多角的星形,细胞核大、卵圆形、细胞边界不清。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波形蛋白阳性表达,证实细胞培养成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提示韧带骨化组细胞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外伤组。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成功培养颈椎后纵韧带组织细胞,形态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特点。体外培养的OPLL患者的韧带细胞具有明显的成活性。

  • 标签: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分化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2年前因抬重物后出现双下肢后侧放射痛,呈一过性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6d后发现右下肢乏力,右足下垂,行走活动困难,尤其上楼时明显,16个月后左下肢也出现无力,症状类似右下肢,大小便尚能自解,起病以前患者无明显腰痛、乏力症状,双下肢肌力、感觉无异常。

  • 标签: 胸椎 脊柱骨赘病 脊髓压迫症 四肢麻痹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通过诱导可分化成为、软骨、脂肪、肌腱等,其中影响其向成与成脂肪分化的因素很多。机体老化会使整体内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也使骨髓内微环境与复杂的细胞内、外信号调控发生改变。控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诱导成分化而抑制成脂肪分化,进而提高骨质疏松、缺损和量丢失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骨分化 控制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环形植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方式的不同分为Cage植融合组(A组)和自体环形植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植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融合和环形植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失稳 植骨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和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I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 简介: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19岁,工人。外伤特点:左手背被重物(铁块)砸伤,患肢出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无其他合并损伤。专科检查示左手背中部见长约0.5cm小挫裂伤口,局部渗血、肿胀,腕掌关节处畸形、压痛,第1掌基底部异常突出及浮动感,左手掌指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余关节活动可,末梢感觉血运尚可。

  • 标签: 小多角骨 关节脱位 掌腕 第1掌骨基底部 骨折 关节活动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量减少和(或)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量减少”指骨内有机质和无机质均成比例减少,临床常用骨密度(BMD)表示量。“组织微结构破坏”是由于组织形成和吸收失衡所引起的病变,松质表现为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皮质则表现为皮质变薄。在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反映吸收与形成的平衡状况,

  • 标签: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形成 全身性骨骼疾病 诊治 骨量减少
  • 简介:生物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丢失,通常是由应力遮挡引起,之后又逐渐得到恢复[1],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假体周围骨质透光度的增加,遇到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在X线片上发现髋臼周围存在着明显的溶解现象,而且并未见到假体发生位移的征象,

  • 标签: 髋臼周围 全髋置换 骨溶解 手术治疗 术后 周围骨量
  • 简介:目的葛根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为了全面反映葛根对代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了未经任何提取的葛根,观察了其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密度和组织构造的作用。方法麻醉下切除小鼠双侧卵巢,制作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模型后,令各组小鼠每天分别摄取含有葛根低、中和高剂量的饲料,并设正常组、模型组和雌二醇组。4周后,对小鼠股骨骨密度、微细构造以及子宫的作用进行检测。结果骨密度检测表明,低剂量葛根显著抑制了雌激素缺乏所致股骨骨密度的下降;中剂量葛根完全抑制了这种下降;葛根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加了骨密度,其作用强度与雌二醇相当。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股骨远端海绵量减少、小梁宽度的下降以及小梁间距的增大,被低剂量葛根显著抑制,被中剂量葛根完全抑制。另外,高剂量葛根显著增加了量和小梁的宽度。子宫的质量分析显示,小剂量葛根没有明显刺激子宫的作用,中、高剂量葛根轻度抑制了子宫质量的下降,但其强度仅为雌二醇的1/10。葛根抑制量减少的作用机制,可能性与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有关。结论葛根不同于雌二醇显著刺激子宫,而具有与雌二醇相当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女性闭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而有效的食品或药物。

  • 标签: 葛根 雌二醇 骨密度 骨量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99Tc-MDP"结合"康灵"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模型的分析。方法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进行实验分析。购置实验兔49只,分为7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骨质疏松对照组)、C组("99Tc-MDP"治疗组)、D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E组("康灵"治疗组)、F组("99Tc-MDP"联合"康灵"治疗组)、G组("阿仑膦酸钠"联合"康灵"治疗组)。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制作兔骨质疏松模型,2次/每周,连续6周,以后骨质疏松模型继续维持"DX"肌肉注射,但剂量改为一次/周,直至试验结束。分别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疗程为16周。疗效评判指标:病理细胞学、形态计量分析、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试验、X线摄片、CT摄片、核素骨骼显像ROI的比值、血清BALP、BGP检测。各治疗组试验数据统计结果与B组相比较,依次评判疗效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统计方法: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所得数据采用x珋±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t检验。结果治疗16周后的下一周对各组受试动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形态计量(121.595±33.445和65.280±21.907)、骨密度(股骨头、L4分别为0.309±0.015、0.298±0.017和0.238±0.011、0.233±0.015)、生物力学(股骨头、L4分别为404.433±43.655、698.380±77.520和269.437±40.595、349.350±57.288)、核素骨骼显像(4.126±0.643和6.734±0.458)、BALP(9.000±2.828和42.833±12.714)、BGP(0.105±0.0147和0.176±0.0263),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值均〈0.01),病理细胞学显示B组实验兔小梁排列稀疏,存在较明显的小梁断裂现象,而A组小梁排列规则、正常。但X线摄片和CT摄片比较差异不显著。证明本次实验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立。各治疗组与B组比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方差分析示:形态计

  • 标签: “99Tc-MDP” “骨康灵”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三髓粉”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腰腿痛等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6例绝经后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S组(三髓粉组):36例每人每天食用三髓粉2袋(钙含量为900mg),C组(钙尔奇D组):30例每日服用钙尔奇D1.5片(钙含量900mg),均连续服用6个月。所有参加者试验前后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髋部骨密度(BMD),并对症状变化进行记录。S组试验前后加测尿羟脯氨酸(U—HYP)、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结果试验后S组大粗隆、Ward’s三角区及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增加1.61%,增加者占75%;症状中腰背痛、关节痛、手足抽搐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后C组骨密度及症状也有所改善,但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前后S组U-HYP、血压、血脂、血糖等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三髓粉”可作为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益方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妇产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例48人,对照组每天予以钙尔奇D及骨化三醇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方;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疼痛评估、骨密度检测、雌激素水平测定、代谢生化指标检测;观察其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但两者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χ2=1.745,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疼痛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差异有显著性(χ^2=4.3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治疗后3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后BMD继续较前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6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对照组治疗后E2逐渐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2较前升高,3个月时升高不显(P>0.05),6个月时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6月BALP上升、TRACP-5b较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6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观察组差异更显著(P<0.01,P<0.001)。结论在基础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其抗骨质疏松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性激素或者通过细胞因子水平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而降低转化和抑制吸收起作用。

  • 标签: 补肾益骨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