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候选化合物对Ⅱ型胶原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探索候选化合物HXW-1、HXW-2对Ⅱ型胶原致Wistar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影响,为候选化合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选取检疫合格Wistar大鼠90只,按左后足跖基础容积大小随机均衡分成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80只。造模测量致敏第14天的左后足足容积,计算肿胀度。根据肿胀度将模型对照组分为8组,即模型对照组HXW-1、HXW-2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全部雄性。初次致敏第15天,根据各组10mL/kg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14天,每天进行一般观察。测量足肿胀,并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各项检查比较。结果:(1)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左后足跖容积及肿胀度明显增大,关节产生病理结构改变,提示造模成功;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给药后第14天大鼠的左后足肿胀度减少,并减轻关节软骨的破坏、滑膜水肿及炎症变化,提示试验系统稳定;(2)受试物HXW-2对CIA模型(Ⅱ型胶原关节炎)无治疗作用。(3)受试物HXW-1剂量为1.0mg/kg、10mg/kg时对缓解大鼠Ⅱ型胶原引起的关节炎症有一定的作用,能减轻滑膜水肿及炎症、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特别对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破坏有减轻作用,减轻程度与剂量有一定的依赖关系。结论 受试物HXW-1表现出了良好的抗RA效果,具有潜在的抗RA开发利用价值,为候选化合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鼠关节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候选化合物对Ⅱ型胶原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探索候选化合物HXW-1、HXW-2对Ⅱ型胶原致Wistar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影响,为候选化合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选取检疫合格Wistar大鼠90只,按左后足跖基础容积大小随机均衡分成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80只。造模测量致敏第14天的左后足足容积,计算肿胀度。根据肿胀度将模型对照组分为8组,即模型对照组HXW-1、HXW-2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全部雄性。初次致敏第15天,根据各组10mL/kg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14天,每天进行一般观察。测量足肿胀,并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各项检查比较。结果:(1)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左后足跖容积及肿胀度明显增大,关节产生病理结构改变,提示造模成功;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给药后第14天大鼠的左后足肿胀度减少,并减轻关节软骨的破坏、滑膜水肿及炎症变化,提示试验系统稳定;(2)受试物HXW-2对CIA模型(Ⅱ型胶原关节炎)无治疗作用。(3)受试物HXW-1剂量为1.0mg/kg、10mg/kg时对缓解大鼠Ⅱ型胶原引起的关节炎症有一定的作用,能减轻滑膜水肿及炎症、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特别对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破坏有减轻作用,减轻程度与剂量有一定的依赖关系。结论 受试物HXW-1表现出了良好的抗RA效果,具有潜在的抗RA开发利用价值,为候选化合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鼠关节模型
  • 简介:本试验以猪作为动物模型,研究低聚异麦芽糖免疫增强作用的机制。选用约克×荣昌二元杂仔猪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Ⅰ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1%的异麦芽寡糖,Ⅱ组为对照组,试验期为30天。试验结果表明,Ⅰ组仔猪的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环率(E—RFCR)(48.88%、45.35%)与Ⅱ组(40.55%、31.07%)相比,差异极显箸(P<0.01);Ⅰ组仔猪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PBC—ICR)和白细胞吞噬率(9.56%,6.99%,29.89%)与Ⅱ组(8.27%,5.70%,25.57%)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异麦芽寡糖能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机体抗病力。

  • 标签: 低聚异麦芽糖 仔猪 动物模型 细胞免疫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 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度暴露对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醇饮水和氯化铵灌胃法诱导建立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将40只8周龄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诱石组(B组)、加速度并诱石组(C组)和单纯加速度组(D组)。其中A组采用自来水饮水+生理盐水2mL/d灌胃,B组采用1%乙二醇+2%氯化铵溶液2mL/d灌胃,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度(+6G)暴露,D组单纯给予+6G暴露。各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8d后收集血液及双肾标本,左肾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草酸钙结晶情况;右肾组织制成组织匀浆,测定血液和右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以了解氧化应激情况。结果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肾组织草酸钙结晶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加速度组均显著增高(P〈0.01),加速度并诱石组结晶评分亦较单纯诱石组增高(P〈0.01)。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血、肾组织MDA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肾组织SOD、CAT、GSH-Px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加速度暴露可能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加速度暴露引起大鼠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草酸钙 加速度 氧化应激 大鼠
  • 简介:目的:介绍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在抗生素调整剂量上的应用。方法: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以及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步骤、应用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通过两个举例说明剂量调试方法。结果与结论:群体药代动力学和TDM监测紧密联系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PK—PD模型的应用有利于临床药学的剂量设计和剂量调整,为不同患者群体的抗感染治疗的最合理解释。

  • 标签: 群体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比较白花丹炮制前后对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180~220g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1×10-4g·kg-1),白花丹生品高、低剂量(10、5g·kg-1)组,白花丹炮制品高、低剂量(10、5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按0.6mL/l00g体重给予,每周2次,连续8周,造模2周后连续给药6周,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AST、ALT、ALB、TP及HA含量,另取适量肝组织检测Hyp、SOD、MDA含量。结果白花丹生品组出现毒性反应,有动物死亡,其余各组均无动物死亡现象。白花丹炮制品组实验后动物体重显著增长,而白花丹生品组这一现象不明显。白花丹生品组和炮制品组对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ST、ALT、ALB、T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炮制品组降低AST、ALT作用与白花丹生品组相比显著增强。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对HA及Hy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均可提高肝损伤大鼠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炮制品效果更好。结论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白花丹炮制后能达到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 标签: 白花丹 炮制 慢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家兔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模型(C-BSA)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按文献方法复制家兔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茶多酚(30,100和300mg*kg-1)给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兔灌胃,每日1次,连续14d.结果:茶多酚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模型兔24h尿蛋白分泌,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而且可以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并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茶多酚对家兔C-BSA模型肾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茶多酚 治疗 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肾小球肾炎 动物模型 C-BS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Ginkgo biloba L.extract, GBE)对去势模型大鼠骨密度 (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骨代谢、血清碱性磷酸酶 ( alkaline phosphates, ALP)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5b( 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 TRAP-5b)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的机制。方法:将 72只雌性 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 1mg·kg-1)组和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 5、 10、 20mg·kg-1)剂量组,每组 12 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所有动物给予灌胃治疗,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1次 /周,持续 12周。 12周后取材,检测大鼠左侧股骨 BMD、血清钙、磷、肿瘤坏死因子以及 ALP、 TRAP-5b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钙含量和 TRAP-5b和 TNF-a含量均显著升高 ( P < 0.05) , BMD值、磷含量显著降低 ( P < 0.05) ,血清 ALP 含量无显著性变化 ( P> 0.05) ;与模型组比较尼尔雌醇组和银杏叶提取物( 10、 20mg·kg-1)组血清钙含量、 TRAP-5b含量均显著降低 ( P < 0.05) ,血清 ALP 含量、磷及 BMD值均显著升高 ( P <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去势模型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钙、 ALP、 TRAP-5b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表达,抑制骨吸收和骨钙流失、促进成骨细胞因子分化,调整骨代谢和骨吸收的平衡,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骨质疏松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方不同有效成分群对冠脉左前降支造成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对大鼠冠脉结扎所致的心肌梗塞范围、心律失常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血清SOD,MDA,LDH酶活性及心肌组织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群各组均能明显对抗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大鼠心肌梗塞范围,降低心律失常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升高血清SOD,降低MDA、LDH的含量,保护心肌细胞。结论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群组均能够减轻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其调节血清SOD、MDA、LDH,减轻缺血后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关,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冠心丹参方 冠脉左前降支 急性心肌缺血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刺五加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体内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术后定时取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淀粉酶(AMY)、脂肪酶(LIP)、磷脂酶A2(PLA2)等的变化。结果:刺五加能降低血清中TNF-α、IL-1、IL-6的水平,降低血清中AMY、LIP、PLA2的活性。结论:刺五加对血清中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和AMY、PLA2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基础。

  • 标签: 刺五加 急性胰腺炎 磷脂酶A2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对db/db小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满足糖尿病研究的需要。方法在试验周期内,测定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体质量及摄食饮水量,并测定21周龄模型动物的糖耐量、血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的水平,进行胰腺的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检查,并与db/m小鼠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过度肥胖,伴有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且肝脏和胰腺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胰腺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与血液学测定结果一致,并可观察到胰岛中A细胞和B细胞的分布变化情况。结论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所做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可供糖尿病研究参考。

  • 标签: DB db小鼠 2型糖尿病 生理学特性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 要 目的:评估并优化我院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度我院患者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报告,选取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临床使用给药方案进行评估,计算出6种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和累积反应分(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评价疗效和优化出初始及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8种给药方案CFR大于90%,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0g q8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0g q6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 q12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0g q6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g q6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g q6h;头孢吡肟2g q8h;阿米卡星15mg/kg q24h。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给药方案CFR均低于90%。结论:上述方案的CFR大于90%,可作为我院大肠杆菌感染患者的初步经验治疗方案。经验性治疗不建议使用左氧氟沙星,谨慎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根据最低抑菌浓度(MIC)调整目标治疗方案。

  • 标签: 药动/药效学 蒙特卡洛模拟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给药方案
  • 简介:摘要:为验证百草晶丹胶囊抑制肿瘤及镇痛作用的药效,用小鼠移植H22肝癌和Lewis肺癌模型的实验方法,考察对肝癌和肺癌的抑制作用;采用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1]。结果表明:百草晶丹胶囊小鼠胃内给药,对移植H22肝癌和Lewis肺癌抑制率分别为37.6%和52.0%(P<0.01);其中、高剂量组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论:百草晶丹胶囊高剂量对小鼠H22肝癌有一定抑制作用,中、高剂量组对小鼠Lewis肺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均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 标签: 百草晶丹胶囊 抗肿瘤作用 镇痛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根据石菖蒲采样点所分布区域的生态因子,对全国范围内石菖蒲的生态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利用MaxEnt模型筛选出影响石菖蒲生态环境分布的生态因子,构建评价模型,进行适宜性评价,得到石菖蒲生态环境的适生区面积。结果:我国石菖蒲高适宜区在贵州、重庆、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中度适宜区在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苏等地,适生区总面积(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约9×106km²。对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影响石菖蒲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有6月份降水量(prce_6)、最暖季度降水量(bio_18)、2月份平均气温(tavg_0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石菖蒲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为石菖蒲药材的野生资源保护与人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MaxEnt ArcGIS 石菖蒲 适宜性分布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的表面修饰作用会对载体的穿透能力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叶酸配体和细胞穿膜肽分别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在堆积法建立的肿瘤球模型上实时分析细胞靶向和细胞穿透作用对于纳米脂质载体的肿瘤穿透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穿透肽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不论是从穿透深度还是强度上,在穿透早期都具备更好的穿透肿瘤球能力。

  • 标签: 纳米脂质载体 肿瘤球 堆积法 叶酸 细胞穿膜肽
  • 简介:甘草苷和异甘草苷是中药甘草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前者归属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后者归属为查耳酮类化合物。本文利用体外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进行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肠吸收研究。通过双向转运研究,对两个化合物在该模型的渗透性进行评价,并借此预测其在人体的肠吸收机制。采用HPLC-UV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浓度,并计算相关渗透参数。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5.40±0.16)×10^-7和(8.69±0.15)×10^-7cm/s。虽然甘草苷和异甘草苷为两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但均为吸收较差的化合物,吸收程度与糖基密切相关。从吸收时间、浓度依赖性上判断2个化合物主要吸收机制均为被动扩散。

  • 标签: 甘草苷 异甘草苷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肠吸收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申报。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单抗具有的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得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的挑战。合理的应用模型和仿真技术可帮助研究者充分发掘数据信息、预测临床试验结果、指导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等,其中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些探索。本文将通过对单抗药物药动学特征的介绍,探讨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帮助研究者科学、高效地进行单抗类药物的研发。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药代动力学 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
  • 简介:目的:研究氟西汀对老年APP/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中取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氟西汀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另取C57同窝生同月龄正常小鼠10只为对照组。氟西汀组小鼠给予氟西汀(10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8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Tunel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细胞实验中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培养48h后分为正常组、Aβ组、氟西汀组和氟西汀+Aβ组,后3组分别在含10μmol/Lβ-淀粉样蛋白、100nmol/L氟西汀和100nmol/L氟西汀+10μmol/Lβ-淀粉样蛋白的DMEM中继续培养48h。行原位细胞凋亡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氟西汀组小鼠较生理盐水组相比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细胞实验中,氟西汀组和氟西汀+Aβ组与Aβ组相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氟西汀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能减少神经元的凋亡,长期服用氟西汀能显著改善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力能力。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氟西汀 凋亡 神经元 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 认知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方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有效组分配伍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观察不同配伍药物对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心电图ST段、T波的位移值,急性心肌缺血梗死范围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冠心丹参方中药物不同组分配伍均能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T波的变化,能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梗死范围、保护心肌细胞。冠心丹参方组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最佳。结论冠心丹参方中药物不同组分配伍具有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其效应强度为:冠心丹参方〉丹参+三七〉丹参+降香〉丹参〉三七+降香。有效组分配伍的药效结果符合中药方剂配伍原则。

  • 标签: 冠心丹参方 有效组分配伍 垂体后叶素 急性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脑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