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政治路线确定后,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发现和使用好人才,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在选人用人标准上,邓小平同志从政治、业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政治标准上,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用人们公认的改革者,是认识到人民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在业务标准上,邓小平同志在“知识化、专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这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我们各级领导在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问题上,要做到重德与才、政治与业务的统一,并把这个原则体现在培养选拔跨世纪领导人才的工作的始终。首先要坚持新时期的干部标准。在选拔使用人才上要
简介:企业体制是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企业体制包括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领导体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本项目研究报告论及的苏南乡镇企业体制所指称的,一是改革开放初期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实行的体制模式。它是由人民公社时期的社队企业体制进行改造的基础之上,顺应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时期之后经济社会环境的全新变化而逐步形成的;二是1997年大规模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形成的乡镇企业体制。发展初期的苏南乡镇企业(社队企业)体制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社队企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经营,实行国家计划外的市场调节;在企业产权制度形式上,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在政府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是政府、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三位一体的体制。乡镇企业成长时期的体制特点,一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来自于社区集体农业的资金积累,来自“劳动在厂、回队分配”的社区农民的劳动积累。二是投资主体是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是企业职工以本地为主,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四是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市场交易方式是供销“两头在外”。五是管理体制上普遍仿效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实行社区政府与企业的双层经营、双重决策。苏南乡镇企业的体制创新,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相一致,又适当超前于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的经营制度变革,“五定一奖”、“一包三改”、“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等的推行,打破了企业分配制度上存在的“大锅饭、铁饭碗”,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九五”时期以来的乡镇集体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