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我们需要讽刺性的文学作品,就象需要讽刺漫画一样.讽刺作品用寥寥几笔把生活中可笑的、愚蠢的、卑劣的、丑恶的现象和行为勾画出来,给人以突出的鲜明的印象,促使人们醒悟,认识到这些现象和行为的荒谬性和严重性,从而发挥作品的美学作用和教育作用.果戈理的名作《钦差大臣》便是讽刺性文学的精品,看到一群昏庸无耻的沙俄官吏让将错就错的假钦差大臣拨弄得团团乱转,官员们干的肮脏勾当被当众一一揭露无遗时的窘态和丑态,人们一方面禁不住捧腹大笑,另方面不免要在大笑之余进行一番思索.毋庸置疑,这部作品在帮助人们认识沙皇制度的腐朽性方面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讽刺性作品描写生活中的事物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往往是抓住事物的某种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夸大和嘲讽,从而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苏联当代作家阿那托里·特卡琴科在《新世界》杂志1988年第4期发表的讽刺性中篇小说《您认识
简介:傅雷(1908—1966)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众所周知的大翻译家。出于对傅雷人品的钦敬和译笔的喜爱,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傅雷佚文的搜集,而上苍也一直眷顾我,让我不断的有所发现。最新的收获是《庞董琹绘画展览会序》和《亦庄亦谐的<钟馗嫁妹>》(片段),均为《傅雷文集·艺术卷》(1998年10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所未收。一先说《庞董琹绘画展览会序》,此文原载1946年11月7日上海《文汇报》第4版。我原本是为了查核柯灵先生生前回忆的几条张爱玲史料而去逐日翻阅1945年至1946年间的上海《文汇报》的,没想到得此意外的欣喜。特别是傅雷公子傅敏告诉我,庞氏后人多年寻觅此文而不获,而
简介:从"一鸣惊人"到"樱桃红了",李景宽以苍凉的情怀,细腻的笔触,翔实地记叙了自己六十多年的坎坷人生,尤其是四十多年的创作甘苦。景宽是共和国同龄人,我比共和国小一岁。这部传记让我惊讶地发现,我们的经历惊人地相似,我们之间有着特殊的缘分。我们的祖籍都是山东,先祖都是闯关东来到东北;都出生于贫寒的大家族;上小学时都戴过"三道杠",都喜欢语文和作文;同样考上了县一中初中和高中,同样在这时爱好文艺;同样参加过文化大革命;毕业后同样舞文弄墨,与县文化馆和县剧团结缘;然后同样拖家带口挤上高考的“末班车”,名列前茅地考进省艺术学校编剧大专班;之后同样从事戏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