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妊娠期贫血患者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100例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是否患有妊娠期贫血进行分组,即对照组(非贫血的健康孕妇,n=50例)、观察组(妊娠期贫血孕妇,n=50例),比较2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Hb、MCHC、RBC、MCV均为观察组较低,而RDW、MCH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观察组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中小细胞性贫血36例,大细胞性贫血10例,其他类型贫血4例;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中孕早期10例,孕中期14例,孕晚期3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中孕早期5例,孕中期5例,孕晚期9例;其他类型贫血患者中孕早期1例,孕中期1例,孕晚期2例。结论: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诊断妊娠期贫血及鉴别其贫血类型。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研究筛选出2000份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血常规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结果:统计研究表明,2000份血常规检验样本中,质量缺陷55(2.75%)份,影响因素:样本抽取量不合格18(32.73%)份,样本放置时间13(23.64%)份,样本存放温度不合格9(16.36%)份,样本标记不清6(10.91%)份,样本采集后未及时混匀4(7.27%)份,检测设备不合格3(5.45%)份,其他因素2(3.64%)份。结论:分析表明,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样本抽取量、样本放置时间、样本存放温度、样本标记不清、样本采集后未及时混匀、检测设备不合格都是影响样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应严格做好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血常规检验样本质量缺陷率,保证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对临床血常规检验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共10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对每位患者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分析其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结果:在100例高脂血症患者中,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平均TC水平为Xmmol/L,平均TG水平为Xmmol/L,平均HDL-C水平为Xmmol/L,平均LDL-C水平为Xmmol/L。血常规指标显示,平均Hb水平为Xg/dL,平均WBC计数为X×10^9/L,平均PLT计数为X×10^9/L。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在高脂血症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血常规可以提供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而生化检验可以提供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评估血脂代谢情况。综合分析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以2022.10-2024.04为研究起止时间,纳入此时我院收治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31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血常规检验,总结两类贫血患者的基础信息,对比分析不同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经过血常规检验后,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且红细胞平均体积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较高(P<0.05)。结论:将血常规检验用于贫血鉴别诊断中,可获得相关数据,便于了解贫血病情,同时,也为鉴别何类贫血提供参考依据,建议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脂乳糜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50例身体健康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结果:经检验,两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三个指标差异较小,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脂乳糜血对血常规检验指标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在检查中需要注意乳糜血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项目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细胞贫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应用帝迈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DH71 五分类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检测符合率和白细胞检测结果正常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全血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显示,两组检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类型贫血检测符合率和检测WBC检测结果正常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帝迈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DH71 可准确的测定CRP和血常规项目,不仅可以检出小细胞贫血,也可以鉴别小细胞贫血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及静脉血的差异性。方法 从进行常规血液检查的患者中抽取出110例进行观察分析,按照采取部位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指尖末梢血采集,观察组则进行肘静脉血采集。对比两组白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白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血小板,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则高于对照组,均表现为P<0.05。组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表现为P>0.05。结论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采集静脉血及末梢血后所得的指标有一定的差异性,整体上看静脉血的检测指标比末梢血的指标更趋于实际,可在检验科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诊治的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肝炎以及肺结核患者各35例,分别设为病毒性感冒组、病毒性肝炎组以及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5例设为对照组,对上述四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感冒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炎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以及嗜酸性细胞计数均分别低于对照组,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则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能够作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末梢血和静脉血采集血液样本,分析不同采血方式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静脉采血方式的血常规各项指标HCT、Hb、RBC、WBC、PLT准确性明显优于末梢血血常规指标,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静脉采血方式相比于末梢血检验结果更加准确,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更高,稳定性更好,优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