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147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血流感染为条件分为合并血流感染组(66例)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8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各组同时期尿白细胞含量、血小板浓度(PLT)、C反应蛋白(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白蛋白(ALB)水平、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合并血流感染组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明显高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血流感染组PLT、ALB水平及ATⅢ明显低于非合并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分布、TT及尿白细胞含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与CRP、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呈正相关性(P<0.05),与PLT、ALB及ATⅢ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PLT、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ALB水平、D-D、PT、APTT、FIB及ATⅢ水平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城市中心区域地上、地下空间有限的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遇到了相对“瓶颈”的状态。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管幕暗挖法”拥有“创面小,技术精、恢复快”的特点,能在不影响交通和管线的前提下,利用横纵管幕结合的方式使暗挖车站主体不受区域限制,从而保证施工过程拥有超大自由断面,并使得车站使用功能最大化。管幕顶管工艺是管慕暗挖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顶进偏差的控制是顶管工艺的重要控制内容,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本文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管幕暗挖法的工程实例,对管幕顶管顶进过程中影响顶进偏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同样施工工艺提供相关的经验。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和冲封管现状,为探讨新生儿留置CVC的冲管和封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4月至6月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的三级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多中心现况调查,了解新生儿CVC留置情况及冲封管液种类、浓度、频次的现状。结果广东省开展新生儿CVC的医院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比71.43%。各医院对新生儿CVC的冲管液、封管液的选择、液体量、频次均不相同,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冲管液的医院占比71.43%,另有28.57%的医院选择不同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冲管的液量和频次差异大;选择生理盐水和肝素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的医院各占比50.00%,其中肝素浓度各不一样;封管的液量也不同。结论新生儿CVC冲管液的种类和频率需进一步循证,新生儿CVC封管液的选择需要在管道堵塞率和液体对患者的风险中权衡,早产儿应更加慎重。
简介:摘要:目的:对泪小管断裂中改良双路硅胶支撑管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治疗干预手段的应用,均呈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型硅胶支撑管置管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南京市第三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小儿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25例(25眼),采用"双套环"技术顺行置入T型支撑管。术后3~6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25例中,治愈21例(84.00%,21/25),好转4例(16.00%,4/25)。结论T型支撑管置管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效果确切,安全方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比四联、三联疗法根除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主体(时间段为2020年11月份至2021年4月份之间),以“奇偶数字表”方式进行交叉分组,分为三联组48例(采取常规三联法治疗)和四联组48例(采取四联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式效果。结果:治疗后三联组患者Hp根除率为75.0%,四联组患者Hp根除率为91.67%,差异P<0.05结果有可比性.三联组和四联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无可比性P>0.05结论:对比三联疗法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效果,四联疗法治疗效果更好,能够快速促进患者溃疡面愈合,同时提升Hp根除率,三联和四联疗法对于根除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具有安全性,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采用优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我院 120 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60 例)和观察组(60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及出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配合优化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患者住院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进一步降低输血感染的发生率,加强血液病感染预防控制,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开展输血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分析检查情况。结果:从患者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中看,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比为16.0%(96/600),其次则是HBsAg,占比为9.7%(58/600)。此外,还涉及HBeAb、HBeAg以及HBcAb。如果患者存在2种及其以上的重叠感染问题,则以HBsAb+HBeAb这一模式的占比更最高,为2.2%,其次则为HBsAg+ HBsAb+HBcAb,占比为1.7%,此外,也涉及到其他的重叠感染模式。结论:采用针对患者进行7项输血前感染指标的分析,可以切实的提升输血安全性,并有助于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医患矛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技术中的最后步骤,通过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封闭从根管口到根尖狭窄部的整个根管系统,实现杜绝根管内再感染的目的。经过机械预备和化学清理的根管,虽已去除了绝大多数的感染物质,但其内可能仍残留着极微量的病原刺激物,也可能还有口腔渗漏进入的微生物,加之由根尖孔返流的组织液或炎症渗出物可在这个复杂空腔内提供恒温恒湿富营养的环境,病原微生物可再度大量繁殖,作为新的感染源侵犯根尖周组织。所以,必须选用惰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甚至有促进新骨形成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对根管系统空腔进行三维严密填塞封闭,杜绝再感染,这是根管充填的目标,也是根管治疗的最终目的。需要引起临床医师广泛注意的是,完成根管充填并不代表根管治疗结束。根管充填后,对患牙冠部缺损进行及时、合理、优质的修复不容忽视,以避免冠方渗漏引起根管系统的再感染,避免牙齿折裂,保证根管治疗的长久疗效。在临床操作中,根管充填的质量除受技术的影响,还受根管解剖形态的复杂性、根管预备质量及充填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围绕根管充填材料和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根尖孔开敞的特殊情形如何进行根尖封闭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