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按双盲分组方法随机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患者在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联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塞二级预防治疗,将两组患者规范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A组治疗14d后有效率77.5%,B组治疗14d后有效率55.0%,A组优于B组,(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果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塞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记录两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及第4周、第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的积分值变化,评价治疗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实验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实验组第4周及第8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对照组第8周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第8周时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治疗高血压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无锡市北塘区山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这些高血压患者中,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6.2岁。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而且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随机分配,每组6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10mg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实验组患者则每天服用2.5mg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而且两组的患者都要在吃完早饭后40分钟后再进药。让两组患者都连续进药2个月。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1个月后和两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且做好记录,仔细分析,认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药一个月后在控制血压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控制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进药两个月后实验组的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有效的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显著作用,而且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该药物服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少,是理想的降压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3年4月在我中心门诊就诊的6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每日晨起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mg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8周时每日测量1次,并记录心率、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用药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的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血压由(172.0±19.2)/(106.0±9.6)mmHg下降至(141.3±12.7)/(85.6±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72.01%,总有效率为91.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简便的降压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与复方肾衰汤联合对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各4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身体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与观察组相比,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般;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指标等指数在治疗之后均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与复方肾衰汤联合治疗方式对于慢性肾脏病治疗效果较佳,可改善肾脏病的疾病症状,值得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之中应用。
简介:采用单次灌胃染毒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研究了苯肽胺酸(N-phenylphthalamicacid,PP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及排泄情况,以及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和毒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苯肽胺酸经消化道吸收速率较快,其半吸收期t1/2ka仅为(0.15±0.11)h,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为(0.68±0.37)h,血药峰浓度(Cmax)值为(141.48±27.87)mg/L;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半分布期(t1/2α)为(0.22±0.18)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7.54±7.71)L/kg;苯肽胺酸从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其清除率(CLz/F)为(1.32±0.51)(L/h)/kg,在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0-∞)为(25.69±2.93)h,消除半减期(t1/2z)为(7.77±1.44)h,约35h后95%以上的苯肽胺酸可从大鼠体内消除。研究发现:苯肽胺酸的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提示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从大鼠灌胃染毒后至24h内,被测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苯肽胺酸,其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肺〉肝脏〉心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大脑,肾脏中药物含量达192.7μg/g,同时仅肾脏组织的靶向分布系数(te)值大于1(4.77),提示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时对肾脏具有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排泄物研究结果显示,苯肽胺酸随粪便排出的总量仅占给药量的1.45%,而尿液中未检出苯肽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