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实际治疗当中,将化疗方案与重组血管内皮抑制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将其利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而观察组对象则需同时接受重组血管内皮抑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实际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更少,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值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治疗,在化疗方式基础上加入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实体肿瘤 化疗 效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艾司奥美拉唑钠预防手术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注射艾司奥美拉唑钠,对照组给予注射泮托拉唑钠,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胃内容物体积、胃液pH值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平均胃内容物体积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胃液pH值与对照组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注射艾司奥美拉唑钠可降低择期手术患者因术中麻醉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 手术 吸入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组血小板生成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至 2019年 1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重组血小板生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重组血小板生成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0.0%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54.3%;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 12.7±3.1) d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的( 18.6±5.1) d;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5.7%显著低于参考组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重组血小板生成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但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中&alpha;-干扰联合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5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alpha;-干扰单一治疗,观察组接受&alpha;-干扰、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指标变化、乙肝E抗原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肝功指标均有明显复常变化,但观察组复常幅度更为显著,且乙肝E抗原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lpha;-干扰、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病毒水平、改善肝脏功能,并可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alpha -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实施重组干扰&alpha;-2b治疗,观察组加以实施拉米夫定治疗,分别对两组的肝功能和炎症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AST、ALT和TBIL等相关肝功能指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IL-2、IL-6和TNF-&alpha;等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治疗有助于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且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具推广优势。

  • 标签: 拉米夫定 干扰素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矮小症患者,均给予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体质指数(BMI)、胰岛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结果治疗后患者身高、BMI、IGF-1、IGFBP-3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身高,提高体质量。

  • 标签: 重组人生长激素 矮小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盐酸艾司洛尔以及其相关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形成一套可行的方法,分析其稳定性;方法完成样品的制备以后,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相关物质的总含量,分析该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分析条件如下:色谱柱为( 250mmx4.6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 -冰乙酸 -乙酸钠溶液比例为 40:1:60,检测波长为 280nm、流速控制在 1ml/min:结果:本品当中的赋型剂为甘露醇,调节液为盐酸或 NaCl, ph值为 4.5-5.5,在 24个月的长期实验当中成分无显著变化;结论:该药品所应用的处方以及加工制备条件良好,有着显著的稳定性,结果专属性强,本实验所建立的检定方法也有较强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艾司洛尔 含量测定 药物稳定性 色谱法 高压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效果,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肺癌骨转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帕米膦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P<0.05);观察组骨转移灶缓解率为92.00%、对照组为6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唑来膦酸可明显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注射用唑来膦酸 肺癌 骨转移 疼痛 安全性
  • 简介:背景:阿伦膦酸钠联合注射骨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运用较多,但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目的:系统评价口服阿伦膦酸钠联合注射骨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发表在Cochrane、WebofScience、PubMed、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从2008年8月到2018年8月15日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名评价者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13个RCTs共157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792例(采用阿仑膦酸钠片+注射骨肽+碳酸钙D3片或阿仑膦酸钠片+注射骨肽治疗),对照组787例(采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或碳酸钙D3片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队列效应量OR值为5.67,95%CI为[4.02,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01);治疗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74.97%),口服阿伦膦酸钠联合注射骨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口服阿伦膦酸钠联合注射骨肽可能具有提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作用,但受到目前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临床研究随机方法描述不够具体及多数临床研究缺乏随访等因素的局限,口服阿伦膦酸钠联合注射骨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阿伦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肽 随机对照 META分析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效果,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选择 50例肺癌骨转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帕米膦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 96.00%、对照组为 76.00%(  P<0.05);观察组骨转移灶缓解率为 92.00%、对照组为 68.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注射唑来膦酸可明显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 ] 注射用唑来膦酸 肺癌 骨转移 疼痛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药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方法:“ 单双数掷骰子 ” 的方法将我院 72 例感染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 36 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头孢他啶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 ( p 值< 0.05 ) 。 结论:西药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容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容易累及不同的器官及组织,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谨慎使用 。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应用价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将国产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应用在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治疗中,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中枢性性早熟确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采用国产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进行分组,将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的2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使用国产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的25例患儿纳入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生长速率、卵巢体积、促卵泡测定值、黄体生成测定值差异,并计算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统计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12个月的生长速率、卵巢体积、促卵泡测定值、黄体生成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总统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国产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可以有效抑制或减缓患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较优临床疗效,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中枢性性早熟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注射丹参多酚酸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2018年6月住院的血管源性眩晕病例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丹参多酚酸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进行眩晕程度评定,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结果的差别,并监测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组DHI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治疗组DHI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组和丁苯酞组DHI改善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丹参多酚酸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注射丹参多酚酸在治疗眩晕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眩晕 脑缺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药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单双数掷骰子”的方法将我院72例感染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头孢他啶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值<0.05)。结论西药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容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容易累及不同的器官及组织,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谨慎使用。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应用价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注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该医院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期间接诊的72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冠心病、2型糖尿病药物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冠心病、2型糖尿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心电图缺血改善情况、血糖水平以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治疗效果、心电图缺血改善情况、血糖水平以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升空间较大,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缺血情况和血糖水平,且显著减少硝酸甘油的用药量,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2型糖尿病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36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单用顺铂治疗,观察组18例使用重组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QOL及KP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33.33%、治疗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55.5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QOL评分及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皮肤毒性、变态反应、心血管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更佳,有利于提升肿瘤抑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强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恶性浆膜腔积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行干扰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入我院于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6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保肝药物救治,实验组行干扰治疗,记录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87%高于对照组66.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21%低于对照组45.45%(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行干扰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