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初步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预防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对照组采用传统胆管选择性插管,对比分析两组插管时间、PEP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和术中、术后出血情况。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入组80例患者,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插管时间为(384±102)s, 2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无术后胰腺炎、术中术后出血发生。对照组插管时间为(427±115)s,6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3例发生术后胰腺炎,1例发生术中出血。试验组和对照组PEP发生率分别为0和 7.7%(3/39),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0%(2/40)和15.4%(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可以成功进行胆管选择性插管,同时有效预防PEP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能否产生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及高淀粉酶血症(HP)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实施ERCP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防AP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胰管支架+生长抑素)和对照组(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P、H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37例,男62例,女75例,发生AP 5例(3.65%)、HP 10例(7.30%)。对照组188例,男81例,女107例,发生AP 7例(3.72%)、HP 19例(10.11%)。观察组术后AP及H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001,P=0.972;χ²=0.768,P=0.381)。结论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不会产生预防ERCP术后AP及HP的协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配合与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胆总管结石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8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配合与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配合与全方位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胰腺炎患者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应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抽选的71例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患者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入院。所有患者均给予ERCP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于ERCP治疗的胰腺炎患者中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左上肢体侧伸展左侧俯卧位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7月在内镜中心行ERCP术的43例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体位采用传统双上肢前伸俯卧位,观察组患者术中体位为改良左上肢体侧伸展左侧俯卧位。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4h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h舒适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CP术中使用改良左上肢体测伸展左侧卧位与传统的卧位相比,术中压力性损伤、肩部肌肉疲劳、肩部肌肉疼痛、尺神经损伤、上肢麻木、术中呼吸困难、术中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低,舒适度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实验组(n=46),两组患者均实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围术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中,采用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1例,女255例;年龄为(59±15)岁。病人均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病理资料:5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中,复发104例,无复发402例。复发与无复发胆总管结石病人年龄、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囊状态、胆道手术史、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引流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4,χ²=6.243,Z=-2.897,χ²=11.631,4.617,16.589,18.679,2.070,50.274,P<0.05)。(2)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病程、高脂血症、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结石数量、胆总管结石最大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656,2.179,1.712,1.657,2.497,1.509,1.971,2.635,3.649,95%可信区间为1.113~2.463,1.135~4.184,1.122~2.644,1.030~2.663,1.501~4.154,1.025~2.220,1.122~3.464,1.645~4.221,1.575~8.45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是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332,1.676,2.088,2.566,3.712,95%可信区间为1.089~4.998,1.060~2.649,1.189~3.668,1.456~4.521,1.296~10.635,P<0.05)。(3)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建立: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首次病程<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纳入回归系数,建立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预测模型:ln[(λ(t))/(λ0(t))]=0.847×首次病程+0.516×高脂血症+0.736×胆总管远端狭窄+0.942×胆道手术史+1.312×胆胰管支架。绘制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其AUC=0.757(95%可信区间为0.713~0.811,P<0.0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1.41,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72.9%。结论首次病程时间<30 d、高脂血症、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引流方式为胆胰管支架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1.41的病人为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肾上腺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PEP)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关于肾上腺素预防PEP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20 年10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获得410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 4 20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使用肾上腺素能降低PEP的发生率(RR=0.29,95%CI:0.16~0.50,P<0.001)。与吲哚美辛对照组相比,单用肾上腺素组(RR=0.17,95%CI:0.02~1.39,P=0.100)和肾上腺素联合吲哚美辛组(RR=1.15,95%CI:0.61~2.16,P=0.670)PEP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生理盐水相比,在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喷洒肾上腺素可降低PEP发生率。但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联合吲哚美辛预防PEP与吲哚美辛相比无明显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切除恶性胆道狭窄(MBS)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引流的疗效及总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MBS行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的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疗效、并发症以及影响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均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7%(51/346),其中胆系感染发生率为13.0%(45/346),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为4.6%(16/346)。患者ERCP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1.0 d(70.3 d,246.5 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门部胆管狭窄(HR=1.85,95% CI 1.44~2.38,P<0.01)、术前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HR=1.75,95% CI 1.30~2.36,P<0.01),糖类抗原199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HR=1.27,95% CI 1.00~1.61,P=0.050)、有血管及器官转移(HR=1.32,95%CI 1.04~1.69,P=0.023)及退黄效果不佳(HR=1.37,95%CI 1.02~1.85,P=0.037)是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MBS。肝门部胆管狭窄、术前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糖类抗原199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有血管及器官转移和退黄效果不佳的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MBS患者可能总生存较差。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2023年1月-2024年3月,对ERCP下取石术患者60例展开研究,30例常规护理与30例护理配合,是对照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ERCP下取石术实施护理配合,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 86例开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分成甲、乙两组,分别予以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有关时间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明显短于甲组( P< 0.05)。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4.65%)显著低于甲组( 20.93%)( P< 0.05)。结论:给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老年患者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可缩短其手术时间与清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的炎症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8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CRP、TNF-α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9(92.86%),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9(69.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炎症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8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9.17%),均有显著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