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中心在重点监测工作中的职责。方法检索我国、美国FDA和欧盟EMA的官方网站及相关文献,并汇总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重点监测的目的、方法与FDA《药物警戒管理规范和药物流行病学评估》、EMA的《许可后安全性研究》基本相同,可以借鉴上述文件对管理部门的职责规定设定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职责。结论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是药品重点监测的技术指导单位而非合同研究组织,经授权接受重点监测方案的备案而非行政审批,监督重点监测是否按方案实施而非监查或稽查,对重点监测方案及总结报告审核但不提供最终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0例注射过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其中有100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水肿的不良反应患者数量最多,为40例,与其他种类的不良反应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使用含丹参成分注射用中成药后容易发生水肿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用药时需要经过医生的指点,并且一旦出现不良情况要立即进行处理。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68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结合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结合除风益损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水肿消退时间和疗效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结合组患者水肿消退平均时间为(6.26±1.1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31±1.52)d(P〈0.05)。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4.0%(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7%(P〈0.05)。结论:西医结合除风益损汤加减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效果更佳,可明显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安全性高,有利于临床治疗。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BZ-1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肺水肿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低氧模型组及BZ-1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d)]、阳性对照组[西地那非50mg/(kg·d)],每组8只。给药组灌胃BZ-1或西地那非,对照组及高原低氧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媒,连续给药5d后,除平原对照组外,均放置于复合环境模拟实验舱内,模拟海拔6000m高度72h,出舱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放血处死。取肺叶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值、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低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炎性渗出、水肿,肺W/D值和mPAP明显升高(P〈0.05),组织匀浆中MDA升高(P〈0.05),SOD、T-AOC、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高原低氧模型组相比,BZ-1连续给药5d,能改善肺水肿的病理状况,明显提高大鼠肺组织SOD、T-AOC、NOS活性及血清中NOS活性,降低mPAP、MDA、W/D值(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Z-1能明显降低肺W/D值、mPAP、MDA含量,提高SOD、T-AOC、NOS活性,减轻大鼠在模拟高原低氧环境所致的肺水肿,BZ-1降低肺动脉压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OS活性有关,BZ-1抗氧化性可能与其自身结构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地奥司明片治疗肛肠科术后创缘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肛肠科术后创缘水肿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换药治疗措施基础上口服地奥司明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部位水肿积分以及水肿消退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肛肠科术后创缘水肿患者而言,在常规换药治疗措施基础上口服地奥司明片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水肿积分,缩短水肿缓解时间,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