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CT扫描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对其分别实施常规CT以及增强CT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病灶情况。结果 常规CT检查肝转移者6名、骨转移者8名、腹膜转移者9名、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20名,共计检出43名,检出准确率为53.75%;增强CT检查肝转移者10名、骨转移者15名、腹膜转移者15名、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25名,共计检出65名,检出准确率为81.25%;可见增强CT明显高于常规CT,对比结果(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年07月-2021年07月本院收治的6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予以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同步放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脑病灶治疗有效率及病情总体治疗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脑病灶控制率及病情总体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将100例肿瘤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之间,采取SPECT-CT融合显像方式,分析诊断后的效果。结果:在100例患者诊断中,诊断率为89.00%。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增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宫颈癌的髂内、髂总、闭孔组、髂外组和腹主动脉旁组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诊断,将琳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和总体敏感度分别为86.2%和76.9%。对不同解剖区域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不同,分别为:髂外组, 77.4%、61.2%;髂内组, 86.3%、56.9%;髂总, 89.6%、69.8%;腹主动脉旁, 40.1%、96.3%;闭孔组, 64.2%、93.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中的首选方法。此外,对淋巴结的数目、密度和大小进行综合分析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萤火虫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转移瘤患者,入院后均行磁共振成像检查,60例患者采用常规平扫、常规增强及萤火虫技术扫描,分析不同扫描方式的结果,统计病灶数量、形态及分布等信息。结果: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病灶数量共359个,脑浅表区187个、白质区58个、小脑及脑干86个、基底节区28个。磁共振成像检查中,T1WI平扫结果显示病灶230个,T1WI增强结果显示病灶324个,萤火虫技术(Fsbb)结果显示病灶356个。结论:脑转移瘤临床诊断中采用磁共振萤火虫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萤火虫扫描的效果优于常规平扫和增强,能够有效检出微小病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在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3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密度等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估多层螺旋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6.7%(26/30),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83.3%(10/12);多层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形态和密度变化,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提供清晰的影像学信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为宫颈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法在低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LB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LBMP的91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72(67.4±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其中52例患者接受单纯前列腺直接放疗(PODT组),39例患者接受前列腺联合转移灶放疗(PMRT组)。POD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前列腺和双侧精囊,即计划靶区体积(PTV),其处方总剂量为62.5 Gy (2.5 Gy/次,1次/d,25次/5周);PMR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PTV+淋巴结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nd)+椎体转移灶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m),其中,PGTVnd处方总剂量为55 Gy(2.2 Gy/次,1次/d,25次/5周);PGTVm处方总剂量为45 Gy(1.8 Gy/次,1次/d,25次/5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肿瘤照射体积、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采用扩展性前列腺癌复合指数(EPIC)量表和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2组患者各个随访时间点的生存质量和急性放射损伤;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急性放射损伤;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 χ2检验。结果PODT组总的照射体积为(264.52±86.37) cm3,显著低于PMRT组的(418.47±63.64) cm3,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 P<0.05 )。PODT组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左侧股骨头和右侧股骨头)的照射剂量均显著低于PMRT组(t=2.01~4.78,均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的泌尿系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Z=4.467、5.726、7.984,均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24个月的肠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Z=3.826、5.693、7.874,均P<0.05);PMRT组的性功能评分在放疗后3个月及以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均高于PODT组(Z=2.381~9.872,均P<0.05 )。PODT组和PMRT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PCS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62、3.07,均P>0.05)。PODT组的5年无生化失败期间(IBF )率低于PMRT组(4.2%对14.9%),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 ,P=0.03 )。PMRT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下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ODT组(χ2=6.09、3.12、7.58,均P<0.05 );其呕吐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PODT组(48.7%对19.2%,χ2=8.93 ,P<0.05 )。结论LBMP患者接受PMRT可提高IBF时间,但无法延长PCSS和OS时间,且增加了辐射损伤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淋巴转移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的PTMC患者11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n=61),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未转移组(n=51)。所有患者行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确定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两组之间高频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甲状腺结节部位、结节纵横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边界、与包膜关系、钙化及血流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38.560、16.770、8.450、9.320,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节边界不清(OR=2.282,95% CI:1.814~2.870)、结节紧贴包膜(OR=2.765,95% CI:1.060~7.210)、有钙化(OR=1.520,95% CI:1.007~2.295)及有血流分布(OR=1.855,95% CI:1.220~2.822)为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得出诊断模型logit(P)=5.287+0.825X1+1.017X2+0.419X3+0.618X4,其中X1代表边界不清(赋值为:1),X2代表紧贴包膜(赋值为:1),X3代表有钙化(赋值为:1),X4代表有血流分布(赋值为:1),其诊断的临界值为4.1分,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9.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 CI:0.808~0.924)。结论PTMC患者高频超声特征中,结节边界不清、紧贴包膜、有钙化及有血流分布是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淋巴转移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的PTMC患者11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n=61),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未转移组(n=51)。所有患者行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确定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两组之间高频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甲状腺结节部位、结节纵横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边界、与包膜关系、钙化及血流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38.560、16.770、8.450、9.320,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节边界不清(OR=2.282,95% CI:1.814~2.870)、结节紧贴包膜(OR=2.765,95% CI:1.060~7.210)、有钙化(OR=1.520,95% CI:1.007~2.295)及有血流分布(OR=1.855,95% CI:1.220~2.822)为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得出诊断模型logit(P)=5.287+0.825X1+1.017X2+0.419X3+0.618X4,其中X1代表边界不清(赋值为:1),X2代表紧贴包膜(赋值为:1),X3代表有钙化(赋值为:1),X4代表有血流分布(赋值为:1),其诊断的临界值为4.1分,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9.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 CI:0.808~0.924)。结论PTMC患者高频超声特征中,结节边界不清、紧贴包膜、有钙化及有血流分布是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线CT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85例伴有腹膜或肝脏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临床因素,包括体力状况(PS)评分、病灶部位、肿瘤指标;收集影像学因素,包括原发灶最长径、最大截面积及CT值、病灶强化是否均匀、CT血管壁外侵犯评分(ctEMVI)、转移淋巴结最大短径、胃周淋巴结是否融合及坏死、有无融合的大块淋巴结、肝脏转移灶最大截面积及CT值、腹膜转移CT评分、腹膜转移结节最大直径。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指标的组间预后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确定PFS和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和延迟期CT比值高、低风险组患者的PF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最大截面积高、低风险组患者的PFS和O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延迟期CT比值及转移淋巴结最大短径是PFS的风险因素(P<0.05);PS评分、CA724、原发灶最大截面积、肝脏转移灶最大截面积和腹膜转移CT评分是OS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原发灶最大截面积、平扫CT值是晚期胃癌患者PFS的独立风险因素(HR=0.41、2.50,P=0.009、0.006);PS评分、CA724、腹膜转移CT评分是患者OS的独立风险因素(HR=46.78、6.26、92.92,P=0.026、0.009、0.007)。结论基线CT上原发灶大小、病灶CT值以及腹膜转移CT评分可作为单部位远处转移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基线CT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存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 MRI联合 CT对于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0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 49例,病理检查结果:肾上腺腺瘤 45例(醛固酮腺瘤 18例、皮质醇腺瘤 17例、无功能腺瘤 8例),转移瘤 4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增强 MRI平扫诊断准确率为 83.67%, 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 57.14%, 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肾上腺肿瘤诊断, CT和 MRI均存在一定优势和不足, CT可更为准确确定肿瘤位置, MRI可更为准确鉴别肿瘤良恶之分,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必要时应将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率和检出率,同时可减少误诊和漏诊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2月至2018年09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71.3%(107/150),胸腔内转移率26.0%(39/150),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率82%(/150)。胸内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于食管下段旁(31.7%),腹腔内淋巴结转移以贲门旁淋巴结为主(63.6%),其次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30.0%)。年龄、肿瘤长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切缘肿瘤残留细胞均可对淋巴结转移造成明显影响。结论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方向包括两种,即下行转移至腹腔,上行转移至胸腔,且根据肿瘤长径与分化程度初步判断贲门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