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普通感冒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方药汤剂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与住院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做为颗粒组和汤剂组。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在年龄、性别、病情与体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疗程、止咳天数、咽痛消失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汤剂组的退热时间与颗粒组相比较,明显较长(p<0.05)。讨论外感方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相比,都具有吸收快、显效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而颗粒剂在退热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中药配方颗粒在保持汤剂优点的基础上,保存时间更长也更方便,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中药汤剂进行探讨,同时研究分析其对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所纳入的研究对象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并选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实施中药汤剂治疗与西药治疗,两组接受治疗的人数相同。结果 通过消除肿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可看出研究组用时较短,治疗有效率可看出研究组总有效率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研究组更低,对研究组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两组统计学各项数据处理有意义P<0.05。结论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可加快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使患者疼痛感尽早得到缓解,对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以及将不良反应症状降到最低,使患者减少住院时间,也可节省住院费用,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湿疹是一种慢性痛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在临床上最为普遍的慢性痛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属于“浸淫疮”,“湿疮”,“湿毒疮”,“血风疮”等一类,而在西方,湿疹又与“绣球风”,“奶癣”,“旋耳疮”,“四弯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我国湿疹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医学学者将其归咎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失调,故目前对其的治疗多使用抗组织胺药或激素等,虽可在某种意义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存在副作用大、容易复发等问题,很难根治。传统医学将其归结为饮食不当、痰浊瘀血、六淫外感、气血亏虚、毒邪侵袭等,因其病机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故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型。现代中医药防治湿疹具有较长的历史,临床上有针刺、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等几种疗法,因副作用小,疗效好,被众多医师公认。该文就针灸结合中医“汤奇”疗法在湿疹方面的应用作一概述,以期为以后的湿疹病人的诊治提供一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对15批次的侧柏叶片进行煎液对照,构建药材性状指纹图谱,并对药材中槲皮素进行检测,为准确、准确地评定药材的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以槲皮素为指示组分,对15批次不同地区的侧柏叶片药材进行质量分析,并通过 HPLC鉴定其色谱指纹图谱。结果:15批次的侧柏叶片提取液提取率在10.51%—20.35%之间,平均含量16.08%;栎皮甙的含量在0.69%—1.12%之间,平均水平在0.91%之间;栎皮甙的转移率在51.11%~67.16%之间,平均数在57.67%之间;中药指纹图谱显示13个指纹图谱,鉴定出10个共有峰,与对照组比较,各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都在0.90以上。结论:采用本方法制作的中药侧柏叶水煎液中槲皮素的含量及指纹图谱方法是可靠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既能作为中药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又能用于中药制剂的品质评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 2020年1月-2022年12 月在本院接受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94例,依据每位患者的病情以及中药汤剂的剂量、配伍、使用方式以及患者自身机体素质等因素进行调查。对本次研究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剂量不合理、配伍不当、个体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其中剂量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配伍不当。结论:临床之中服用中药汤剂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应依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措施,更好地恢复效果。同时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确定用药策略,避免后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脾胃阳虚型胃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汤剂结合针灸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